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
辛亥革命网 2021-05-10 09:11 来源:《党的文献》2021年第1期 作者:金民卿 查看:
“小康”作为宽裕、殷实、稳定、安宁生活的象征,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追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以“小康”来表述和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年12月,邓小平谈到:“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17】这就把“小康”提升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部署了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新三步走”战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18】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9】。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还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明确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显著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显著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已经赶上并正在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0】“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1】
四、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牢立足基本国情,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推进“四个伟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的到来凝结着历史发展的成就,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这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在国际层面,中国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时代面临着新矛盾,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继续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党的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2】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首先,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14年突破60万亿元,2016年突破70万亿元,2017年突破80万亿元,2018年突破90万亿元,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稳居第二,且与美国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人均GDP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3】;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世界影响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其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快速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126元,增长到2020年的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389元,增长到2020年的17131元【24】;不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全方位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最后,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矛盾、风险和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既时刻警惕“黑天鹅”,又积极防范“灰犀牛”;特别是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加强党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奠定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五、新征程上的接续奋斗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期实现
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历经艰辛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总是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把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就为长远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积累条件、奠定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为取得的成绩骄傲自满,没有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而是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
新征程是一个目标指向性十分明确的过程。新征程的长期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奋斗目标最终转化为客观存在。党的十九大在已经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作出科学部署: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