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盛事:概说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2)

辛亥革命网 2021-04-10 09:05 来源:团结杂志 作者:王杰 宾睦新 查看:

20世纪初年,华夏大地相继发生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两件大事相隔十年发生,两者间有着承传和接续的联系。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主要由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持斗争,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行罢工,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高潮时达到10万多人。上海工人的行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的罢工风潮,很快扩展到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使五四运动取得胜利。产业工人如此大规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阶级。

  当然,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必须取得科学的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武装,并在这一先进思想指导下,组成与旧式会党、行会完全不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司令部来领导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进行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也在发展。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约10万人,1914年增至100万人以上,1919年五四运动前已达200万人以上,到1920年,已经达到二三百万人。可以说,无产阶级如果没有从辛亥革命开始的这一过程的量的积累,在五四运动时就很难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更不可能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两年间成立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因此,辛亥革命是工人阶级发展壮大的一个临界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急剧地积聚着阶级力量。

  洗炼仁人志士,培养革命干部

  “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央关于纪念双十节的决定》,1941年10月6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或者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甚至在辛亥革命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或者受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这些早一代的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正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陈独秀、朱德、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陈独秀曾是安徽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的总会长,武昌起义后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任弼时、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张太雷、赵世炎、李立三、彭湃、王若飞、蔡和森、陈潭秋等,虽未直接参加辛亥革命,但读过进步书刊或接受过同盟会员的启蒙。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说自己青年时代常读《民报》,从报纸上“知道了同盟会的活动和纲领”,从而“明确地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约有10%出身于同盟会会员,直接或间接有过辛亥革命运动洗礼的人数约占1/3,经过锤炼,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启迪彻底省思,孕育新兴革命

  毋庸讳言,从轰动效果上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但从实质效果而言,辛亥革命又失败了。说它失败,是革命的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任务。

  先说反帝: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月5日政府宣布对外文告:“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革命之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一概有效。临时政府以为谦恭能换取帝国主义支持的想法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仅仅过了3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为诱饵,于1915年5月9日强迫袁全部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控制北京中央政府时期,日本以“铁路借款”“矿山借款”为由取得了东北的吉长、吉会铁路和所谓满蒙五铁路以及吉、黑两省的森林、金矿的抵押。以“无线电台借款”“有线电报借款”为由,控制了我国的电讯事业。通过“参战借款”“军械军火借款”的名目取得了所谓中国参战军的指挥权。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日本与段政府以共同抗敌为口实,于1918年5月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由此日本取得了在我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东北与蒙古的特权。可见,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反帝之日没有穷期。

  次说反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只是打倒了一个皇帝,而封建专制的根基没有动摇。

  袁世凯假冒“共和”,攫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政权一到手,就下令解散民主共和的标志——国会,继而破坏临时约法,帝制自为;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粉墨登场,衣钵依旧,争斗无休。战乱使苍生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把先进分子、革命人士诬为“乱党”,捕杀不已。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辛亥革命虽然有自己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有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但是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工农大众,农村的革命没有任何改变,没有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参加和支持,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前面就显得势单力薄,容易妥协。同盟会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成员复杂,缺乏凝聚力,当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内部就四分五裂,无法形成一个把革命推向前进的坚强核心。尽管辛亥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迫使许多投身过这场革命或者受其影响的爱国者不能不严肃地重新思考和寻找新的出路。

  弦外之音是,辛亥革命留给时代最大的思想成果,就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反省中获得了真谛的感悟——辛亥革命缺乏一个坚强的、团结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一支可靠的武装力量,没有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些“短板”无疑限制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和深入,最终导致革命成果被阴谋者所窃取。这无疑为后来者制定正确武装斗争策略和发动群众提供了有益启迪。这便是辛亥革命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谁才能完成辛亥革命的未竟历史使命?历史作出了回答,只有新的阶级即中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

  (王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顾问;宾睦新,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