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怎样成为重九起义领导人(2)
辛亥革命网 2020-05-28 14:4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开林 查看:
范石生《云南革命史》,载于 《中国国民党开国五十年文献》第二编,第二册《各省光复》(上),第296页。台北,1966年正中书局印行。
除了黄毓英面见蔡锷进行发动之外,同盟会还把联络蔡锷的具体任务交给唐继尧。范石生《云南革命史》写道:“前清宣统三年正月,开同盟会滇支部干部会议于铜牛寺,到会干部刘之元、陈少华、何克夫、邓泰中、吴传声、黄毓英、杜韩甫、马幼伯、杨蓁、田钟谷、吴品芳、范石生,议决成立滇支部,促进全滇革命工作,并严定党员人选。克夫旋即回港,是年春,本党大举图粤,由会议决定,派秦炳同志参加,三月二十九日殉焉。
当三月二十九日,失败消息由何克夫、黄克强两同志传达至滇也,适讲武堂甲班二期正野营演习中,同志莫不悲痛,尤以吴传声为最甚,梦中频呼:‘中国亡矣……’。同学惊觉,询传声所以,传声因势鼓吹之,而全校革命空气愈见紧张。八月甲、乙、特三班毕业回营服务,乘四川路股狂潮,分头运动。七十三标黄毓英负责,七十四标邓泰中负责,七十五标吴传声负责,炮一营杨蓁负责,二营刘云峰负责,三营范石生负责,机关枪营李凤楼负责,皆同盟会同志也。七十六标驻防迆西,黄毓英、杜韩甫、马幼伯先一年已布置妥当,嘱听张文光同志指挥。是以迆西光复,在省会前三日;骑辎营无本党同志,是以光复时,未能一致,因陈少华同志,已先离队伍故也。各同志同学分入十九镇,而武汉首义消息适至,黄毓英、邓泰中两同志,东川人也,唐继尧亦东川人,由黄、邓两同志担保,唐可听本党命令,并任邀三十七协统领蔡锷加入,乃决定在唐继尧宅会议,本党公推黄、邓两同志列席,于是议决公推蔡统领鍔为首领,李凤楼为参谋,负军事计划全责,并决定重九夜二时集合,四时占领阵地,拂晓攻击督署及军械局,罗佩金、李根源均未参与此会也。及期,七十三标三营因发子弹,而士兵与前队队官唐元良冲突,击毙元良,枪声一起。丁锦即在标本部指挥卫兵向三营射击,秩序因之大乱,昨李根源因讲武堂监督沈汪度告知,遂肩舆入李鸿祥营,乃帮助各官兵焚烧标本部,并随队入城,主焚学使署暨虹溪试馆”【注:载于 1966年,《中国国民党开国五十年文献》第二编,第二册《各省光复》(上),第296页。台北,正中书局印行】。
这里记载了会议公推蔡锷为首领,李凤楼为参谋,反映出机关枪营管带李凤楼的地位和作用比步兵第一营临时管带唐继尧的高。现在一些宗派势力把联络蔡锷的功劳完全挂在唐继尧身上,不提首先是黄毓英面见蔡锷得到赞同,不提同盟会把联络蔡锷的任务交给唐继尧的这种上下级关系。并夸大其词说如果不是唐继尧联络蔡锷参加起义,那么将会使起义受到损失等等,似乎蔡锷在重九起义爆发时会利用协统职权镇压革命。
三、重九起义时的几个重要军官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由于敌众我寡,同盟会在滇西发动多次起义,都先后失败了。在昆明发动新军,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
重九起义的两大主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朝昆明城进攻。
李鸿祥《云南辛亥革命回忆录》叙述:步兵第七十三标有三个营,其中两个营的管带成维铮、齐世杰,是北洋系,重九起义时见势不好就逃走了。李根源与营管带李鸿祥,率领临时管带刘祖武,临时管带马为麟,三个营从北校场向南进攻昆明城【载于《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58辑第28页】。
李根源《辛亥前后十年杂忆》叙述自己担任率领任务:“初拟以我率讲武堂学生居城中为内应,继改由我率领七十三标李鸿祥、刘祖武等部占领军械局、五华山、圆通山等处”【载于《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第36页】。
李根源和李鸿祥,不能算重九起义的领导人吗?
步兵第七十四标三个营和炮标三个营以及机关枪一个营,驻扎在城南巫家坝,起义时由三十七协的统领蔡锷率领,唐继尧只是巫家坝七个营管带当中的一个临时管带,其地位和作用都比不上其他的管带,无论怎么排序,唐继尧都不能算为重九起义的第二号人物。
谢汝翼《光复滇省事略》,载于《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第60页
谢幼臣《光复滇省事略》叙述:至八月初间,讲武堂学生三百余人意起革命,欲于八月二十日(公元1911年10月11日)特别班百人毕业,李督经羲到堂行毕业式,发给文凭即行刺杀,共同举事。此计划被唐继尧、沈汪度知道了,告知营管带谢汝翼。谢汝翼持反对意见,“以时机未到,如少数人骤行之必至失败,极力阻止之”,于是唐继尧和沈汪度就回校阻止学生举事【注:载于《云南辛亥革命资料》第1页,又载于《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一辑第60页】。暂且不说讲武堂学生起义对不对,仅从唐继尧和沈汪度有事就从讲武堂跑去巫家坝找炮标第三营管带谢汝翼商量,谢汝翼不同意就办不成,反映出唐继尧沈汪度的地位作用比不上谢汝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