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辛亥北伐之湖北战区(2)

辛亥革命网 2018-05-22 15:1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蔡礼鸿 查看:

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在湖北进行的黄孝战役是辛亥北伐中最大的会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革命党北伐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奋勇前进,所到之

  江西援鄂军最先到达湖北的是冯嗣鸿标。冯原任江西新军第五十五标教练官,起义后升标统。彭程万当都督时派他率本标援鄂,他在汉阳失陷后开抵阳逻。因为他与湖北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是亲戚,后来就留在湖北。继冯嗣鸿之后到湖北的是李烈钧。李原是九江都督府参谋长,因支援安徽反正,做了安徽都督。武昌屡电请援,李烈钧将都督职交给胡万泰,自己率皖军吴懋松、李明扬、郭寿山等部二千多人西上,在九江又有二千余陆军和几艘兵舰加入,一起开到湖北,驻防黄州一带。李烈钧到达黄州后,先派卓仁机往武昌联系,复自赴武昌同黎元洪商谈军事。黎元洪编他为右翼军,又改称北伐第二军,李任总司令官。

  贵州援鄂军由都督杨荩臣亲自率领,行至湖南常德,闻武昌停战议和,就地待命。 [8]

  1911年11月2日,革命党人率领的江浙联军占领南京后,于12月5日在上海成立北伐联合会,呼吁各省革命党人联合北伐,以彻底推翻清政府。清政府无奈派袁世凯同南方革命党人和谈。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

  (二)吴兆麟调整武昌防区

  南北停战以后,各省援军相继来鄂,湖北民军方面的形势大有好转。

  12月10日,湖北军政府在教育总会召开军事会议,公举吴兆麟为战时总司令。

  12月12日,吴兆麟重组总司令部:参谋处吴元泽负责,副官处周定原负责,秘书处李明负责,军法处陶俊负责。吴兆麟重新调整武昌防区:第一区司令窦秉钧,辖步队第三、第五、第六三协,马队一队,由青山至大堤口各炮队属其指挥;第二区司令何锡蕃,辖步队第二协、近卫军第一协,马队一队,凤凰山、蛇山、黄鹤楼各炮队属其指挥;第三区司令张廷辅,辖步队第一、第四两协,马队一队,工程第一营,鲇鱼套至石嘴各炮队属其指挥;第一支队司令官罗洪升,辖步队第八协,马队一队,工程第二营,石嘴至金口各炮队属其指挥;第二支队司令邓玉麟,辖步队第七协,马队一队,敢死队第一营;总预备队司令官王安澜,辖先锋军第一混成协,先锋军步队第二协,马队一队。吴兆麟还发出命令,加强武昌城防御。又令水师统领赵均腾,派水师一营占领煤炭港至东江垴,防御由汉阳北来之敌;以一营防御坪场峰及柳关附近;以两营防御新堤至沔阳香炉山、黄陵矶一带;以一营防御邓家口及新洲对面之青滩附近。又令江西援军冯嗣鸿部占领阳逻、仓子埠。

  (三)湖北战区北伐军组成及北伐进程

  1911年12月初,十四省留沪代表背着各省赴鄂代表举行会议,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12月12日南京会议召开后,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黎元洪以大元帅名义,将全国民军编为四支大军,统归大元帅节制,大本营设于武昌,以北京为进攻目标,部署北伐:一军由武昌向武胜关进发,一军由山西、陕西出河南,一军由江宁出颍宿,一军由秦皇岛进军北京。黎元洪还提出从武昌出发的这支军队的具体作战计划是:以主力固守武昌,乘机转入攻势,以一部由武昌下游赴黄陂方面,一部由武昌上游赴孝感方面,威胁阳夏清军侧背;湖南、广西、江苏、江西、安徽各省援军在武昌上下游集中,集中日期应在停战时限以内。

  12月27日,战时总司令吴兆麟下令各部在各自负责的区域严加防守。

  12月30日,黎元洪以大元帅名义发出命令、通知各部:明日“午前八时停战期满,如不续行停战,准备以主力防御武昌附近,右翼军明日准备向黄陂方面前进,威胁清军之左侧背。左翼军明日准备向孝感方面前进,威胁清军之右侧。海军则在阳逻、青山游弋,援助右翼军渡江袭敌。”其他各部均有安排。由此拉开了辛亥北伐的关键一役——黄孝战役的序幕。

  黄孝战役是辛亥革命中最大的一次会战,革命军方面投入了来自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广西、安徽、河南等省市的精锐兵力3个军、3个支队、一个舰队共10余万人;清军方面投入了其最精锐的北洋六镇主力组成的两个军数万人。这一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大大超过此前的汉阳、汉口保卫战和革命军攻克南京的作战。这一战,是革命军最精锐兵团与清军最精锐兵团的一次决定性会战。[9]

  12月31日凌晨一点整,革命军各部开始行动,鄂军按计划开始佯攻汉口、汉阳,右翼军、左翼军则向黄陂、孝感方向突破。鄂军炮兵从凌晨一点至八点不断轰击清军阵地,下午两点,革命军沿江堤一线发起进攻,清军亦发炮猛轰武昌革命军阵地,并依托阵地阻击鄂军的进攻,双方激战一整天,鄂军的佯攻目的达到了。在鄂军掩护下,左翼军、右翼军主力未受多大阻力便渡过长江,左翼军先头部队第一日便到达了大小军山,清军蔡甸外围的两个营畏惧被歼灭,遂向湖南革命军独立第二混成协联系投降,革命军予以接应,至日末,共有200余人前来投降;右翼军也有相当进展。

  1912年1月1日,南京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袁世凯“阴施其远交近攻之手段,既攻陷山西,复集兵河南,以为大犯陕西之举”,南北和议出现停滞。于是南京政府决计用兵,并向南方各省陈述用兵方略和开战的必然性。孙中山曾表示:“北伐断不可懈”“拟俟和议决裂后,亲统大军北伐”(贾晓明,孙中山指导第一次北伐,人民政协报,辛亥革命网 2016-11-17)。

  是日,湖北革命军则继续扩大战果,左翼军先头部队将蔡甸攻克,蔡甸守军仓惶逃往汉阳。右翼军先头部队也已夺取黄陂外围阵地,形势十分有利。然而部队此时接到了上海方面由湖北都督府转发的停战十五日的消息,黎元洪下令各军停止进攻,巩固已占领阵地。

  1月5日,汉阳清军除留下一千余官员、巡警“保护治安”外,其余全部退往汉口。

  1月6日,清军在汉口守军也开始乘火车向黄陂孝感退却,革命军招降机关在蒋翊武的领导下,招降了其中400余人。英国领事通知黎元洪:清军撤退时,民军不得追击。然南京临时政府又致电黎元洪,清军已获命令准备作战。和议难成,势必用武力解决。

  1月8日,黎元洪召开军事会议,组织北伐军,以战时总司令官吴兆麟为北伐军第一军总司令官;右翼军李烈钧为北伐军第二军总司令官;左翼军沈秉堃为北伐军第三军总司令官。第一军所辖为鄂军第三镇,即原第三防区各部,另增混成协第八协、机关枪一营、督战敢死队二营、护军队两队、卫生队六分之三部。第二军所辖为皖军混成标,浔军混成标及混成营,赣军混成协,宁军第一镇,鄂军第三协,卫生队六分之一部。第三军所辖为桂军混成协,湘军混成协,河南奋勇军混成标,卫生队六分之一部。长江舰队司令官马埙钰率楚泰、楚观、楚国、江贞、江元各舰。防御各处部队为第一混成协,步队第四协,步队第一协及先锋队一标。留守队为步队第七协、第二协,近卫军一部,炮队第一、第二标及工程营各一部。

  1月9日,孙中山授权黄兴任总长的陆军部制订北伐计划。根据当时的计划,革命军准备兵分六路,采取分进合击之策,最后在北京会师。

  1月10日,清廷发现在革命军数面夹击下,湖北战局已十分不利。当日清廷内阁奏片中写道:“武昌开战,长江各兵船早属匪有,江权尽失。浙江、江西各匪均由兵船运集阳逻一带,人数约两万以上,拟攻黄陂,捣我左翼;汉阳府属之潜江、沔阳各匪,进据蔡店,袭我右侧。十月内,安陆府天门、京山两县为匪占据后,应城、云梦、德安(现安陆)、应山等处万分吃紧。孝感站距云梦仅五六十里,广水站距应山不满四十里,此两站极受危险。十一月初,襄阳、樊城失守,枣阳即为匪占,信阳隐受抄袭之患。而孝感、广水、信阳各车站,均属湖北军队后路,运线既受革匪重重包围,计长约三百余里。汉口、汉阳实为绝地,后路万一有失,大局何堪设想。故籍唐、伍两代表议定退兵之约,于本月十六日退至孝感、广水一带防堵。汉口、汉阳仍留文官、巡警保护地方治安,由两面协商,免为战地。谨奏。”此日,段祺瑞亦转移其总司令部到孝感,将所部主力集结于杨店附近,一部集结于孝感附近,以此完成清廷内阁的指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