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不是重九起义的发起人(3)

辛亥革命网 2017-07-19 08:5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开林 查看:

在昆明重九起义前,唐继尧起到阻挠和迁延起义时机的作用,几乎造成重大军事损失。在重九激战中,唐继尧滞留在南门不前进,虽经刘存厚协商催促,唐仍然不去执行攻打总督署的预定任务。

  五、起义前仅仅开过五次会议的提法不妥

  现在的人论及重九起义的事前准备,往往以刘存厚《云南光复阵中日志》所列五次会议的表格为论据[注:《云南光复诸人事略.刘云峰事略》,《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第312页],事实上起义前开过的会议不止五次。

  五次会议之前军官们多次开的会议,不仅重九起义副指挥李根源参加过的会议,刘存厚文章没有记载。而且五次会议之后:9月初8日蔡锷在七十四标本部与罗佩金及步炮两标各营管带开的会,以及初9日午后三时蔡、李、沈、唐、张、雷诸人研究起义是否延期的会议,还有9月9日晚7时蔡锷在七十四标本部“以凤楼携来之防御计划,与汝翼所编之作战计划,共参酌,作一攻击计划”的会议,这些会议在刘存厚所列表格中都没有提到,参加过“第五次会议”的李鸿祥等人也没有被记载,现在宣传重九起义怎能仅仅以刘存厚所说的五次会议为史实依据呢?

  滇军军官们互相之间的亲疏关系常使回忆录写得不真实,对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对于写稿时已经身居要职的人,就多写点功劳;对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就不写功劳;对军外民众武装力量参加重九起义的事迹干脆不写。刘存厚的文章就是这样,自己只参加过五次会议,在回忆录中就写会议只有五次,对自己和对当上贵州都督的金兰兄弟唐继尧,写作时就夸大其功劳,而把黄毓英、李根源、李鸿祥、邓泰中等努力推动军官们起义的重要人物排除在“稳慎周详可与谋革命之人员”外,贬低为“可共事革命之人员”。

  六、重九起义当天唐继尧还想拖延时间,几乎造成重大损失

  9月初9日当天上午,情况已非常危急,居然还有人要求延期起义,“至九日午前李君(鸿祥)方筹画进行,忽接唐君继尧送到刘君存厚手书云:七十四标子弹皆空,不能举事,请缓期,李君阅书,顿足大恚,适公(黄毓英)在侧,进而言曰,若再缓期,事机败矣,我等皆为虏矣;是不可不行,李君乃急入城,诣讲武堂。适蔡君由巫家坝归,复集合会议,决定是夜举事[注:《云南革命伟人黄武毅公行述》,黄永社、刘祖武、李植生、禄国藩、张子贞、沈得全、李修家、蒋光亮、王秉钧等谨述,大中华民国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手稿,存云南省图书馆文献资料室]”。

  在重九起义中,唐继尧只是个中层干部,刘存厚参加过的五次会议唐继尧都参加过,但每当遇到有人阻挠或要求推迟起义行动时,唐就站在阻挠或推迟意见的一边,当时的人称这种态度为“迁延主义者”。革命不积极,正是唐继尧“名利心比较淡泊”的真谛。当时因为刘存厚和唐继尧思想比较落后,所以清吏不太注意他们,在他们住宅开会相对安全,这不等于说他俩是激进派,更不能以开会的地点来认定唐是领导人。

  重九起义如果再推迟,后果将会很严重,因为军内外同盟会员的准备工作已被清吏察觉,不仅黄毓英、罗佩金、李根源、李鸿祥等革命最积极的重要军官将被迫离开军队,而且比较后进的军官也将会暴露。更重要的是:“李经羲调南防之巡防卫队两三营来省垣预防,先头已于重九之夜抵呈贡。如起义发动稍迟,敌援兵抵昆,我军袭击即难奏效,势必形成正式对阵作战,而我军五子枪每支又仅有五发子弹,仅足一分钟使用,如此则昆明光复必将付出重大牺牲作为代价[注:李鸿祥《增补云南辛亥革命回忆录》,《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一辑第52页]。”

  “定期重九日举事。长官中仍有迁延主义者,时清大吏防范严,事几破坏,黄毓英力言机不可失,泰中亦奔走呼号,请如毓英议。卒于重九夜会师入城,宣布光复[注:《云南光复诸人事略.邓君泰中事略》,《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第309页]”。唐继尧就是这样一个“长官中的迁延主义者”。

  七、唐继尧没有完成战斗任务

  现在有人夸大唐继尧在重九起义中的功劳,说唐继尧如何如何主攻总督府,但是我们翻开云南辛亥革命资料就能发现,唐继尧在起义中表现平平,值不得张扬。“夜间十二时蔡锷率领步兵七十四标三个营和炮标两个营,由巫家坝出发向省城进攻,七十四标统带是罗佩金,步兵第一营临时由唐继尧任管带。唐先任管带仅月余,回任临时有障碍,但因杨蓁与范石生事前对该两标官兵已经秘密联络,故由杨、范各带手枪随同蔡锷辅助掌握部队,如遇反抗障碍,即时由杨、范排除[注:李鸿祥《增补云南辛亥革命回忆录》,《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一辑第45页]。”临时回军队任第一营管带的唐继尧,其权利和作用远远比不上其他的营管带,甚至比不上讲武堂毕业生杨蓁、范石生。

  重九起义将星云集,除蔡锷、罗佩金、李根源等高级军官外,仅营管带就有刘存厚、雷飚、谢汝翼、刘云峰、庾恩旸、李凤楼、韩凤楼等很多人,把唐继尧夸大为实权人物是不妥当的。

  谢幼臣《光复滇省事略》文章里看不出唐继尧有什么功劳。刘存厚的《云南光复阵中日志》,记述会议决定攻击之计划,起义前曾安排唐继尧的任务是主攻总督署。但起义中唐继尧并没有如期去做。重九之夜唐继尧带领七十四标第一营到达南门,在南门就没有前进,一直拖到第二天上午还没有去打总督署。刘存厚为催促唐继尧,主动找唐协商共同攻打总督署,刘存厚按照协商分工去打总督署了,可唐继尧仍没有去打,刘存厚幸得七十三标兵力支援。刘存厚攻入总督署之后,仍然不见唐继尧的到来。

  刘存厚这篇文章写自己找唐继尧协商催促攻打总督府的情况:“存厚同唐继尧协商分道合击督署,唐营经三牌坊由二纛街破壁向督署攻击,存厚率第二营经陆军小学堂、福照街由二纛街破壁向督署攻击,计划将定,时已十时五十分矣。此时接得军械局被我军攻开捷报,军心欢忭,士气大振,即往取多数枪炮弹,首由南城炮兵猛向督署攻击。正拟以七十四标第一二营继续前进,殊炮才数发,督署卫队及甬道街之辎重兵纷纷溃走,守督署之机关枪排长白正光,亦携机关枪二尊之机柄来降……(二)、督署之占领:十二时顷,存厚即派本营左队官禄国藩率左队占领督署。该队先头甫进西辕门,尚有卫队在大门内放枪,我军还击,南城之炮兵闻督署枪声,复开炮向督署轰击,遂误击毙左队兵一人,伤数人。午后一时顷,七十三标某队亦至督署,协同占领。存厚即单骑入督署内巡视,见署内办公室及李督私室,一切陈设井然未紊”。 唐继尧并没有攻入总督署,没有完成预定的任务,更没有去攻打五华山和军械局,而是一直停留在南门。

  为什么唐继尧不去执行任务?是贪生怕死,还是故意要保留总督署?近年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夸耀说:“唐继尧身先士卒,首先攻入总督署”,千方百计捏造事实,欺负人们没有时间去翻阅历史资料。

  蔡锷《滇省光复始末记》叙述“反正时最出力者”,在列举了蔡锷、罗佩金、殷承瓛、沈汪度、韩建铎、李根源等人之后,才说:“尚有将校谢汝翼、李鸿祥、唐继尧、黄毓英、雷飚诸人[注;蔡锷《滇省光复始末记》,《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一辑第30页]”,即使在这篇文章里,唐继尧的功劳也不突出。

  八、唐继尧不是重九起义发起人

  1911年11月1日成立云南军都督府,黄毓英在重九起义中功劳最大,拥护的人多,《黄武毅公事略》记载:“事定,于五华山建立军政府,众意属公(黄毓英)领都督。公以资望学识,当首推蔡君锷,议乃定。”革命者持“做大事不做大官”态度,在功名利禄面前互相谦让,有谁会为自己有无职位或职位高低而争鸣?革命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与革命后职位的高低并不是正比例关系。

  现在云南的一些宣传媒体和革命史展览,往往以辛亥革命成功后在都督府内所占据的官位高低,来推断功劳大小。唐继尧虽经提拔担任了军政部次长、参谋部次长职务,直到带兵去假道援黔抢得贵州都督职务,获得高管厚禄,也不能掩盖他在重九起义中的消极表现,把他宣传为重九起义的“领导人”、“领导人之一”、“发起人”,都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