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将领张子贞将军的山地作战研究(2)
辛亥革命网 2017-06-06 19:4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尹仑 查看:
(一)蒙自之战
云南军都督府刚成立之际,招募新兵,改编军队,对军队建制进行了改革,改原清军的镇为师,协为旅(后为梯团),标为联,营为大队,队为中队,排为小队。不久,蒙自支持清政府的军队发生兵变,蔡锷命张子贞离昆南下戡乱,军政府随即调任张子贞为步兵第四联长。
1911年12月15日,张子贞率领滇军第四联队到达蒙自,蒙自一带已经有叛军两部扼守,第四联队连夜做各项战斗准备。16日天明,张子贞命令第四联队第一大队为前卫先发,后队跟进。在与敌军接触后战斗开始,第一大队发挥善于山地战的优势,借密林掩护,突击前进,迅速突破敌军防线,第一大队乘胜追击数十里,获得胜利。
17日佛晓,第一大队与敌军发生冲突。张子贞命令第二大队先头部队支援,受到敌人炮火猛烈轰击。第四联队其余各部随即全部展开、逐步推进、渐次投入战场。这时,叛军利用地形优势据险扼守,并用炮火优势压制张子贞部。张子贞部及时改变策略,采取山地作战战术,从侧翼攀登悬崖峭壁,伏击和包围敌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张子贞命令各部将士继续采取迂回包抄的山地战术,发挥将士善于攀登和破袭的山地与丛林战优势,越过山岭、机动出击。叛军正面防线往往轻易地就被张子贞部从侧翼突破或者迂回包抄,于是叛军处处被动挨打直至全线溃败,张子贞率领第四联队节节推进最终发起全线冲锋,取得了战役胜利。
战役胜利以后,张子贞对叛军并没有斩尽杀绝,考虑到彼此都是中国军人,于是张子贞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按照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指导思想,一方面在战场上对叛军施加军事压力,另一方面也派人与叛军将领进行谈判。张子贞积极向叛军宣传云南军都督府的革命主张,“屡以种族、人权之说,激发生徒,播革命种子”,指出只要叛军放弃继续支持清政府,而是走向革命,军都督府将既往不咎,同时正式编入军政府革命军队。于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张子贞收服了蒙自叛军,编入所辖部队,叛乱遂被制止,维护了云南辛亥革命后新生的革命军政权。
(二)援川之战
1911年11月11日,云南军都督府议“援蜀案”,标出三大宗旨:“一、天府之国,为形势所必争,川乱平,则鄂无牵制;一、铁路风潮起,各省次第反正,川为赵、端钳制,转不能独立,应扶助之,俾五族早定共和;一、赵、端大肆淫威,政、学、商、绅,死亡枕籍,宜披发缨冠往救。”旋即组织援川军一师,都督蔡锷乃以军务总长韩建铎为师长兼援川军总司令,下辖两个梯团,命李鸿祥为第二梯团长,张子贞为第一联联长,黄毓英为大队长。张子贞率所部兵经由贵州威宁、毕节、永宁向四川泸州、重庆前进。
12月底,刚刚在蒙自完成平叛的张子贞部进驻四川泸州,“沿途惩办匪徒,剿抚兼施,擒斩匪首多人,川南以靖。”随后,由于四川革命形势发生变化,川、滇军的误会日益加深,又加上援川巡按使郭灿(四川人)被第一梯团张开儒所辱,引起川军强烈不满,川滇两军几欲发生冲突。这时,张子贞以大局为重,代表蔡锷亲自向巡按使郭灿道歉,避免了川滇两军的进一步冲突。这时,重庆、泸州已经被第二梯团光复,梯团长李鸿祥欲溯长江北上,亲自率师赴富顺、自流井,筹议北伐,留联长张子贞率步兵第一大队及弹药驻泸,作为北伐基地。这时川滇两军有生龌龊,面对川军的无理挑衅,“张子贞等愤不能忍,电请蔡都督准许,愿以死力大搏一战,进取成都。”蔡锷接电后,阻止安抚张子贞等,“以北伐为急,内哄为耻,虽衅由蜀开,我仍按兵不动,务始终顾持大局。”张子贞诸将接到电报后悉听命停兵,张子贞率兵直上富顺,与川军调和,协议北伐,随后滇军与川军的误会逐渐消除,加上陆军总长黄兴、陕西都督乞援于滇军。于是滇军与川军仍然遵守约定,共同北伐。于是,“二月十八日,援蜀滇军总司令官韩建铎、第一梯团长谢汝翼,第二梯团长李鸿祥、自贡支队长张子贞,会蜀军政府北伐团全权大使于自流井,商定北伐约。”滇川两军约定北伐后,川军出陕,滇军出荆襄,张子贞任北伐军支队长,遂率军进驻重庆筹备军械军需,当时四川东部的治安,多倚赖张子贞维持。后重庆军政府想违背协约,张子贞“力与争之,至欲用兵,以大局威迫乃止。”张子贞以大局为重,维护了北伐军的团结,随后带兵离开重庆向武汉进发。
张子贞率第一联队离开重庆后,川军又复自乱,重庆都督潜逃,为了保障北伐顺利成功,张子贞改变计划,率第一联队返回重庆,平定乱军。
张子贞部回师占领重庆后,乱军分四路来夺取重庆。张子贞部第一大队与敌军战于宗场,因敌众我寡,呈相持之局。次日,张子贞率部驰援激战。后张子贞采取山地作战战术,组织突击队,翻山越岭潜至敌军阵地后袭击其炮兵阵地,并在敌后四处放枪,制造假象扰乱敌军。张子贞则带领正面部队大举猛攻。乱军腹背受敌,顿时陷于混乱,纷纷向后逃窜,被击毙、击伤和从山上坠岩而死者不计其数,张子贞部取得保卫重庆的首次战役胜利。
次日,乱军再次向张子贞部发起进攻。乱军占据人数与装备的优势,采取擅长的阵地战向我军逐步进攻,激战至午后两点,张子贞部一个中队被围困。张子贞率部回援,战至凌晨。天曙时刻,张子贞命令部队摸索前进,随即与乱军展开战斗。张子贞部集中兵力,向敌军右翼进攻,激战三小时,乱军逐渐不支,辎重开始后撤。张子贞部随即全线发动猛烈攻势,并开始冲锋肉搏的胶着战,最终乱军狼狈溃退,张子贞部取得保卫重庆的第二次战役胜利。张子贞在此次战役的冲锋中身先士卒、指挥战斗。
通过重庆保卫战,张子贞部平定了乱军,稳定了北伐军的后方。
(三)援黔之战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北统一,于是滇川北伐军停止前进。同年,蔡锷命令张子贞为支队长助唐继尧援黔,于是,张子贞率所部离开重庆,进军贵州,“子贞削平各地土匪,皆所向披靡,黔人多叹服之者!”
张子贞受命后,立即命令所部在遵义、铜仁一带对敌人配备警戒,绘制略图报查。第一大队则向遵义的敌军发起进攻。次日,第一大队奉命继续进攻。张子贞命令第一大队集中力量,猛攻敌军正面;同时又命令第二大队迂回至敌军后方,突然攻击敌军司令部,午后攻入敌军指挥所。正面敌军得知司令部被袭击,顿时溃不成军,纷纷向后败退。张子贞随即命令所部乘势追击,骑兵则从侧面抄袭敌军。张子贞在遵义、铜仁等处平定了匪患,恢复了治安和秩序。
1个月后,张子贞再派所部军队,由湄潭、思南,出铜仁,扑灭当地叛军。张子贞部主力进达铜仁,向叛军发起进攻。张子贞把叛军分割为右翼和正面两个部分,正面大部敌军汹涌向张子贞部进攻,张子贞利用地形,命令部队进入山林中隐蔽设伏,待敌人接近并进入有效射程后再集中火力消灭敌军,在命令炮兵准确炮击敌军后队。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敌军被歼灭大半,余部溃逃。随后张子贞命令集中力量转向敌军右翼,向前突击,展开猛攻,最终完全占领了牛背石,取得了完全胜利。
自此贵州境内逐渐恢复平静。当时的贵州都督唐继尧电调张子贞领兵赴贵阳,商办善后事宜,并要求张子贞屯兵贵州,协助维持秩序,但张子贞不愿久留贵州,于是婉言拒绝了唐继尧。
在完成援川、援黔的军事任务后,张子贞于1912年6月率部离黔回滇,7月改任步兵第二团团长,招练新兵。12月28日,奉中华民国大总统令,张子贞晋升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1914年3月12日大总统令,张子贞晋升为云南陆军第一师师长,授中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