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湖北工艺学堂、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17-03-16 08:3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继才 查看:

湖北工艺学堂是清末洋务新政的成果,是张之洞对湖北近代教育的重要贡献。

  湖北中等工业学堂学生选择革命的客观原因

  湖北中等工业学堂学生选择革命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追求民主共和制度而主动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革命组织采取正确的革命方略和长期苦心经营的结果。对此,如前所述,笔者曾进行过专门论述,此不赞述。不可否认的是,它与该校所处的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武汉科技大学(原湖北工艺学堂)校园内的张之洞雕像(摄影:何蒙)
 

  第一,学校创始人张之洞宽容乃至纵容革命。有学者认为,“庚子年前后,张之洞等宽容门下弟子反清,甚至早就洞悉其人心机,却隐忍不发,事后亦不检举惩处,可谓纵容。”其理由是:“首先,张之洞颁示学堂管理章程有防范学生异动考虑,但形同具文,甚至确有‘劣迹’者仍受师长赏识”;“其次,张之洞本人宽容反清学生亦有确实证据。”的确,对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党人,张之洞在处理时比较宽容和柔和。当获知革命党人在花园山聚会时,他并没有进行镇压,而是把参与聚会的党人派出国外留学,使花园山聚会解散于无形。“丙午之狱”中被捕的革命党人张难先也受到从轻处理。张难先深有感触,曾调侃说:张之洞“纵唐才常之弟,曲护丙午被捕党人,大用吴禄贞又若为吾党张目。”

  第二,学校教师中育革命者或同情者,对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校的不少教师对革命持较为宽容的态度,甚至积极参与。

  钱恂是湖北工艺学堂最早的提调,1898年3月18日任职,4月6日又升为会办。他通晓洋务,思想开明,主张革新,被张之洞任命为文案,是张氏重要的幕僚。次年,钱恂被委派到日本,充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在日期间,钱恂与革命党领袖孙中山、章太炎过从甚密,与章太炎的交往尤其密切,甚至,在其介绍下,参加了革命团体光复会。对有所谓异端思想与行为的沈翔云、董鸿神等人,钱恂曾给予保护。

  汪凤瀛是张之洞的总文案,1898年在学校有过短期任职。他对革命党人的处理也很宽容。

  范鸿泰在1904年任湖北高等工艺学堂教习,1907年任湖北中等工业学堂监督,也是一位革命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任《湖北学生界》编辑,倾心革命,回国后在昙华林参加花园山聚会。

  李四光留学日本,14岁参加中国同盟会,1910年曾任学校教习兼实习工场场长。这些教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因为史料缺乏,很难作一个具体的描述,不过,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产生的效果应该更大。李四光在校期间,就利用同乡关系(湖北黄冈县,今团风县),与在校学生陈磊交往较多,引导其参加革命。

  第三,学校文化地理环境对学生投身革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湖北高等工艺学堂及后来的湖北中等工业学堂都在昙华林范围以内。这片区域仅1.02平方公里的区域,却为革命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地理条件。

  一是学校众多,革命氛围浓郁。昙华林是清末新式学校最为集中之地。按照办学主体划分,学校有三种类型:一是教会学校。3所。二是官方所办新式学校。10所。三是私立学校。3所。在面积仅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有这么多学校,实属罕见。知识分子富于理想,眼光敏锐,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命运,容易产生或接受革命思想,并且容易互相影响。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学生运动容易发生。位于昙华林的文华大学、第二文普通中学堂也有师生参加革命。

  二是革命组织发达,革命辐射力大。1903年的花园山聚会是湖北辛亥革命之根。前后相继的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日知会、湖北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在人员、精神,方略等方面一脉相承。

  建立在昙华林的日知会具有重要的地位。湖北革命的基本格局是在日知会时期形成的。领导武昌起义的团体文学社、共进会与之有很深的渊源,文学社和日知会一脉相承,共进会的组织者和成员不少是原日知会会员。“湖北革命之基,实于此植之矣。”本区域建立的革命团体对本地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

  湖北革命组织也重视在昙华林发展力量。湖北革命团体先后出现应该是42个。其中,在昙华林建立6个,可以说,昙华林是团体或机关分布最为集中之地。位于昙华林的湖北中等工业学堂自然是得天独厚了。

  还需指出的是,在当时,除文华大学、文华中学等教会学校之外,该校是历史最长、在昙华林办学时间最长的学校,这也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独放异彩的原因之一。

  总之,张之洞是湖北近代实业教育的自觉的创建者,也是辛亥革命不自觉的酿造师,无论从哪一点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

  (作者系辛亥革命网专家、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