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湖北工艺学堂、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7-03-16 08:3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继才 查看:

湖北工艺学堂是清末洋务新政的成果,是张之洞对湖北近代教育的重要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原湖北工艺学堂)校史馆内的张之洞雕像(摄影:何蒙)
 

  湖北工艺学堂是清末洋务新政的成果,是张之洞对湖北近代教育的重要贡献。

  湖北工艺学堂的创建及特点

  晚清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主导的一次改革运动,张之洞是后期代表人物。新式教育的创办即是其主导的湖北宏大的改革之一,湖北工艺学堂便在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1898年)。这是中国最早的实业学校之一,是湖北教育近代化的成果之一。关于开办之经历,《校史》阐述颇详,黎宇宁等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我这里谈谈湖北工艺学堂的特点。

  特点之一:中西兼学

  湖北工艺学堂开设课程中西兼学:“分习汽机、车床、绘图、翻沙、打铁、打铜、木作、漆器、竹器、洋蜡、玻璃各门工艺。”“第一年认字、写字、读圣谕广训、曾文正公家书之类,记账。第二年读孝经四书兼讲解,学写家信。第三年读史鉴节要……”。也就是说,要求学生既习西学,又学中学。

  学堂教习备配中西兼有:算学教习2人,绘图教习1人、格致教习1人、化学教习1人、教操弁1人,另有华文教习4人。华文教习的职责不仅要传授四书五经之类的课程,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管束:“以资训迪而便约束。”

  特点之二:注重实践

  一是学校学校建有实习工厂,1910年,李四光就任学校实习工厂厂长。实习工厂设备较为先进,武昌起义后,湖北当局专门予以保护。1914年,学校工厂制造的产品参加了巴拿马博览会展出。

  学校重视学生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各门工艺,必须亲手操作。”禁止省略学生操作这个环节,也禁止教习降低要求。 

  特点之三:人才济济 

  我对早期人物进行研究,发现学校是人才聚集地。 

  梁敦彦(1857-1924),广东顺德人,是中国官派留学美国的第一批人中的一个。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坐办,后任会办,在学校的地位仅次于总办。他是中国近代外交家。

  钱恂(1853-1927),浙江归安(今吴兴)人,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提调、会办,清末民国著名的外交家、学者。夫人钱单士厘所著《癸卯旅行记》是中国第一部女子出国游记,出版后轰动一时,名扬遐迩。钱恂同父异母弟钱玄同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侄子钱三强是著名的科学家。

  汪凤瀛(1854-1925),湖北工艺学堂最早的创办人之一,张之洞的总文案,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梁启超著名的文章有雷霆万钧之力,与之相比肩者,是汪风瀛的《致筹安会与杨度论国体书》。

  沈明道(1873-1941),湖北省东湖县三斗坪(今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人,参与办理文普通中学堂,1910年任湖北中等工业学堂监督。民国初年,沈明道任武昌荆南中学校长。1919年9月,沈明道任湖北省教育厅视学。沈明道是教育家,他的子、孙、重孙多从事教育,是教育世家,其子沈刚伯还是历史学家、教育家。

  此外还有程颂万,他是企业家、教育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程颂万之孙程之是著名的演员,叔孙程千帆是著名的学者。

  学校教师基本上具有留日背景,不仅具有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具有国际视野。学校开设时就有日本教习,直到上世纪20年代,学校还聘请几位日籍教师。

  湖北工艺学堂对辛亥革命的重大贡献

  1907年易名湖北申等工业学堂。辛亥革命时期,学校不少学生甚至教师却选择了革命:

  第一,湖北革命党在学堂建立了基层组织,这是为数甚少的几个学堂之一,学生赵师梅是负责人,即代表。

  第二,学校有20余名学生加入革命组织,比例较大。其中4人为核心成员。

  第三,赵师梅等3名学生绘制了起义军旗即十八星旗。

  第四,在起义、阳夏战争中表现突出。起义当晚及前一日,即1911年10月9日、10日,赵师梅、赵学诗、陈宏诰3人被捕。起义成功后,不少学生参加了学生军,陈磊、赵师梅等参与了军政府的建立,陈宏诰还是决策机构谋略处的成员。1913年,按北京政府的要求,湖北上报武昌起义功臣时,该校有3人列为甲等,倘若陈磊不在先一年死于意外,应该也列名甲等。

  张之洞的改革结出了革命的果实,“种豆得瓜”,这体现了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