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社会主义(2)

辛亥革命网 2017-02-15 15:28 来源:《北京观察》2016年12期 作者:尚明轩 查看: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在重温孙中山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业绩时,应进一步激发更加努力地建设好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为振兴中华,做出前人所未能做到的伟绩。

  在实际行动中,孙中山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积极的努力。他在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从海外归国时,专门带回了欧美最新出版的《社会主义概论》《社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发达史》和《地税原理》等多种名著,号召“广为鼓吹,使其理论普及全国人心目中”。稍后,他还曾自称个人是社会主义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布尔什维克”。同年底,孙中山在上海与社会党本部长江亢虎谈话中,宣称自己是“完全的社会主义家”,表示对社会主义“必竭力赞成之”,“余意必广为鼓吹”,“至于方法,原非一成不变者,因时制宜可耳”。

  1912年4月1日,他卸职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在南京对中国同盟会员作《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演讲时,声明他“解职不是不办事,解职以后,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待着手的”。这紧要的事,便是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又说,改造中国,不是仅仅地把中国造成一个极强大的国,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而且要经过社会革命,消灭国中贫富悬殊。这就要“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的政策,无外社会主义”。这篇演说词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点。此后约半年时间内,孙中山风尘仆仆奔走于上海、武昌、济南、烟台、太原、杭州、北京等南北各地,会见记者、发表讲演等,毅然不遗余力地向广大群众宣传社会主义。

  尤其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在孙中山1912年热衷宣传民生主义的日子里,他于10月4日至16日,应中国社会党本部的邀请,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工人阶级最集中的上海,连续三天下午演讲社会主义的流派及方法。他这一专题演讲,不仅向社会党人,而且面向各行各业群众宣传社会主义。首日到会听众是1600余人,次日增至2000多人,第三日则高达3000多人,各界人民争先恐后到中华大戏院会场听讲。在讲演中,孙中山对社会主义发生的历史原因、流派、斗争前途以及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等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孙中山以他丰富的知识,博采兼收,糅合中外,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规划,并表示其在政治革命之后和平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决心,殷切希望“我中华民族民国之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孙中山一生宣传社会主义最多时期的一篇重要论述。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次日,孙中山就作了《关于民生主义的说明》的演讲。同年1月29日至8月24日期间,他亲自开辟了一个系列讲解三民主义的讲座。孙中山在前后四讲的《民生主义》讲演中,反复讲述了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关系。他指出:“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所以我用民生主义来替代社会主义”。并强调,“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这次的系统讲演是孙中山涉及宣传社会主义最后的一次。他的社会主义理想也可以说于此最后确定。

  我们检视孙中山生前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活动,对照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中国新民主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它们相通相应的内在脉络中,可以得到一些与当今“振兴中华”很有意义的启迪。

  三

  毋庸讳言,孙中山所倾心向往的社会主义及其设想的实现办法,存在着颇多不成熟的地方,具有某些空想成分,本身也存在矛盾以及与现实的差距,当然同今天中国大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所差别的。不过,尽管如此,还是应该承认孙中山不仅对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十分赞赏,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及各国社会主义运动都有着相当深度的了解,尤其是他不是不加比鉴而盲从。孙中山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对社会主义进行了颇多创新的思考。譬如,孙中山要求高度发展生产力,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都表现了同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他看到了中国在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时,自觉地去吸收和利用外国资本主义既有物质成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却是为解决遇到的难题开辟了一条道路;他在呼吁开放,利用外资、外国人才、调和国际关系的同时,始终强调“主权在我”,不能丧失主权,等等。

  还要特别注意到的是,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大力宣传、热切向往,完全是出于对苦难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善良愿望,其出发点是完全正确且难能可贵的。这在1921年前后,在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还未或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应该承认孙中山对谋求中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相连接的工作,是做出了最多、最可贵探索的杰出先进人物,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伟大先行革命者。我们理应有选择地传承他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并“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习近平语)。

  正因为孙中山具备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使他得以能够真切同情和热烈欢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期待着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共同斗争,以及深受五四运动所带来的新思想、新景象的鼓舞和启发,视为新希望,并能够下决心以俄为师,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依靠工农群众,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得以继续积极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地推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从而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任何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道路都不是平安大道,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理想和联俄容共政策就遭到了国民党右派分子的坚决反对。当国民党右派分子施用种种伎俩反对联俄容共政策,妄图阻止国共合作和孙中山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施用阴谋诡计向孙中山施加压力时,孙中山义无反顾地予以大加斥责和抵制。他一再告诫国民党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并多次宣布反对共产主义就是反对民生主义,国民党员不能反对共产党员。这既是他处于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较好了解的肺腑之言,也是确实适合中国人民的需要和世界潮流发展需要的至理名言。不幸的是,天不延年,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过早地因病溘然长逝。之后,他的学说被歪曲,三大政策遭到取消,孙中山的社会主义事业也长期窒息无存了。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其前进的过程中,不管遭遇任何艰难险阻,迟早都会要实现的。回顾当年孙中山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远大规划,和为实现国家振兴的艰辛坎坷经历,以及他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只有在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之后,才得以实现的漫长曲折历程,更加使人感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实应坚定地倍加珍爱。我们在重温孙中山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崎岖业绩时,应进一步激发更加努力地建设好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为振兴中华,做出前人所未能做到的伟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