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锷治川——纪念蔡锷逝世100周年(2)
辛亥革命网 2016-11-01 15:28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邓江祁 查看:
护国战争后期,蔡锷以“再造共和”之盛誉而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尽管蔡锷此时喉病十分严重,但为了四川能够早日得以安定,他毅然决定扶病赴任。
5.稳定金融。蔡锷抵蓉后发现,成都“银元、纸币价值每元相差竟至五六百文之多”,从而导致物价涨,“金融阻滞,生计日高”。经调查,乃因中国濬川各银行因战争暂停纸币兑换,奸商市侩遂存歧视之心,暗中操纵,乘机牟利所致。对此,蔡锷高度重视,一面令各银行恢复营业,开展纸币兑现业务;一面发布《禁止歧视纸币文》曰:“嗣后对于中国濬川各银行纸币务与现金一律行使,毋得再存歧视。设有不顾公义,操纵牟利之徒,故意跌落币价,定予严拿惩究,不稍宽贷。”[7](P384)经此整顿,金融市场逐步稳定,物价渐趋平稳,民众称颂。
6.维持学务。军兴之后,四川各地学校也受到冲击,不少学校成了军队驻扎之地或战时医院,师生教学顿时中断。蔡锷督川后适值新学期在即,立即颁布《饬维持学务文》曰:“现经大局妥定,自以恢复秩序为第一先事,而整理学校尤属先务中之至急。现值暑假届满、学期开始之时,自应一律开校上课,以免旷时废学。而驻有军队之学校,地方官绅未便请求迁移,以致不克及时开校,拟请通饬驻扎各县地方之军队及病院,一律移驻寺院,并饬各县办学官绅迅速定期开校办学授学,以免玩愒。”[7](P387)此时,又恰逢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战后筹备复学,蔡锷欣然命笔为之题词曰:
立国之本,曰富与教。富以厚生,教以明道。原人之素,惟身与心。心失所导,厥弊顽冥。贤哉西哲,有教无类。万里东来,循循善诲。文明古国,中华是推。文明大邦,英美是师。宏维西贤,合炉冶之。我来自滇,共和是保。戎马倥偬,未遑文教。瞻望宏谟,深慰穷喜。我有子弟,何幸得此。岷峨苍苍,江水泱泱。顾言华西,山高水长。[1](P1477-1478)
7.设省西康。在努力治理四川的同时,蔡锷还为西南地区的长治久安而深谋远虑。他认为,“东自打箭炉起,西至丹达山顶止,计三千余里,南抵云南维西、中甸,北至甘肃、西宁计四千余里,至少设郡县八九十处,若无一定行政机关,综挈大纲,川省远隔,难于遥制,遇有变故,行师运饷,疲于奔命。”因此,蔡锷向大总统黎元洪建议,在四川、西藏交界地区,建一行省,定名为“西康省”。他指出:“明知开办之初,耗款不资,然缔造虽艰,收效至伟,谨抒管见,聊备采择。”[11]黎元洪接电后深以为然,即交国务院核议。[12]此为民国西康建省之先声。
在蔡锷大刀阔斧的整理下,四川出现局势迅速稳定、人民安生乐业的局面。时人对此有评价云:
蔡公松波督川,目睹时局之艰难,财政之拮据,其督军一席,月取六十元之薪资,更加以督军署内,无论何人有买至二十元者,均须预先报告督军,如果为急需之品,经督军许可,方准其购买,云云。
溯自大饕窃国,兵连祸结,而巴蜀首当其冲,一受曹、张之荼毒,再罹周、王之残暴,民困久矣。今何幸而得蔡公力求樽节,为天下先。吾知川民虽值兵燹之余,然回复原气,指顾间耳。嗟乎,当蔡公任命川督之日而川民一口同声,万姓欢迎,盖亦早识其必有以报吾民也欤![13]
对于四川稳定复苏的局面,蔡锷也颇感欣慰,于是忙里偷闲,游览了成都名胜,并赋七言绝句诗两首:
其一:《谒杜甫草堂》云:
锦城多少闲丝管,不识人间有战争。
要与先生横铁笛,一时吹作共和声。
其二:《别望江楼》云:
锦江河暖溅惊波,忍听巴人下里歌。
敢唱满江红一阙,从头收拾旧山河。[1](P1477)
这两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蔡锷忠于共和、重振河山的强烈愿望。
三
然而,由于病势日益恶化,蔡锷实在无法坚持正常工作,在屡次请求辞职未获准的情况下,蔡锷只得再电北京,请假三月“到东瀛或沪上就医”[1](P1479),并举荐罗佩金代理川督,戴戡代理省长兼会办四川军务。8月7日,北京政府终于批准给假两月,并令罗佩金暂署四川督军,戴戡暂署省长仍兼会办军务。8月9日,蔡锷到成都视事十日后,即带领蒋百里、李华英等离开成都经泸州赴沪治病。临行前,蔡锷作传诵一时的《告别蜀中父老文》,在说明离川原因的同时,表达了对四川依依难舍之情。
8月13日,蔡锷一行抵达泸州,在朱德家休息几天后改乘船从长江东下,此时蔡锷已经“虚弱得连两三步都走不动,声音微弱”[14](P52)。所以,蔡锷到重庆后只得在重庆暂行休息。当时曹锟在重庆的北洋军尚有数千人,平时肆行无忌,无恶不作。但听说蔡锷抵渝,即敛迹销声。此时恰有一民居不慎起火,这些北洋军一闻火警,不仅没有乘火打劫,反而成为义勇消防队,迅速施救,将火扑灭。重庆的新闻媒体特别报道了此事,并说:“渝人皆以为异,而不知蔡公在此,有以制之也”。“皆当蔡公率护国军入川之时,我护国军不奸淫、不掠劫,此曹锟部下之所熟闻者也。今蔡公又驻节渝地,身临而目击之,若辈一旦天良激发,故不觉由打劫者一变而为义勇耳”。[15]这足见蔡锷的影响力和震慑力之大。20日,蔡锷一行离渝,换乘轮船东行,经上海赴日本治病。
11月8日,蔡锷因积劳病重,不治逝世, 年仅34岁。10日,黎元洪发布大总统令:“勋一位、上将衔陆军中将蔡锷,才略冠时,志气宏毅,年来奔走军旅,维护共和,厥功尤伟。前在四川督军任内,以积劳致疾,请假赴日本就医,方期调理可痊,长资倚畀,遽闻溘逝,震悼殊深!所有身后一切事宜,即著驻日公使章宗祥遴派专员,妥为照料,给银二万元治丧,俟灵榇回国之日,另行派员致祭,并交国务院从优议恤,以示笃念殊勋之至意。”[16](P845)
蔡锷逝世的消息传到四川,省议会即宣布休会一日,以悼念这位为民国及四川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爱国将军。12月1日至3日,四川省政府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与商品陈列馆隆重举行蔡锷追悼大会,重庆、泸州等地也先后举行盛大的蔡锷追悼会。当时尚在泸州的朱德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了泸州的蔡锷追悼会,题写挽联:“勋业震寰区,痛者番向沧海招魂。满地魑魅迹踪,收拾河山谁与问?精灵随日月,尚此去查幽冥宋案,人民心情盼释,分明功过太难言” [17](P65),并与纳溪县长周维桢行文倡议为蔡锷铸铜像,以纪念他十分敬重的师长。四川绅民还以各种形式悼念蔡锷。蒲殿俊、罗伦等人给蔡锷家属发去唁电云:“天祸中国,坏我长城,属在蜀人,尤切陨星之痛,敬致唁忱。”[18]重庆萃芳戏园还特编排新剧《蔡松坡》三幕公演,大受民众欢迎,以致“向来不进戏园者亦争先恐后而往”[19]。所有这些,不仅反映四川军民对护国元勋蔡锷的深切悼念,同时也表明四川各界对督军兼省长蔡锷治川功绩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曾业英.蔡锷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 民国日报(上海),1916-06-27.
[3] 时事新报(上海),1916-06-27.
[4]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四川军阀史料(第1辑)[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5] 时事新报(上海),1916-07-11.
[6] 民国日报(上海),1916年-07-02.
[7] 邓江祁.蔡锷集外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5.
[8] 收拾四川乱局呼[N].中华民报(云南),1916—08-03.
[9] 蔡督军大受欢迎[N].民国日报(上海),1916—08-12.
[10] 蔡督军停止星期[N].国民公报(成都),1916—08-06.
[11] 蔡督军西康建省议[N],河声日报(河南),1916—08-02.
[12] 蔡松坡请将藏边设行省[N].义声报(云南),1916—09-28.
[13] 蔡松波之俭德[N].义声报(云南),1916—09-01.
[14] 田伏隆.忆蔡锷[C].长沙:岳麓书社,1996.
[15] 蔡松坡在渝宜之趣事[N].义声报(云南),1916—09-25.
[1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护国运动[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17] 姚建平,刘本良.伟人之初——朱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8] 蒲罗等吊蔡公电[N].国民公报(成都),1916—12-03.
[19] 蔡公新剧第二幕[N].国民公报(成都),1916—12-06.
(原载《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