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督办经界始末——纪念蔡锷逝世100周年(2)
辛亥革命网 2016-10-31 09:08 来源:《魏源文化》第3期 作者:邓江祁 查看:
八、筹办农业银行。蔡锷认为,凡百政务,非财莫举。东西各国无论办何种事业,必有一经济团体立于其后,其国内银行林立,有所谓工业银行、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及其他种种银行,故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而事业乃能成功,故上书袁世凯,提出欲正经界,必先办农业银行,以为举办经界之后盾,并建议农业银行资本定为四千万元,一千万元由1915年度预算内官产项下拨充,其余三千万元则由各省公担,以农业公债发行之。[10]
九、组建经界审查委员会。为保护人民所有权起见,蔡锷还主持制定《经界审查委员会条例》,规定各地组织地方官及地方绅士组织一经界审查委员会,审理实地调查是否正确,然后分别认定其所有权,有不服者,可诉之高等审查委员会。
在蔡锷的领导下,经界局经过半年的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见。在此基础上,蔡锷组织先后编成《中国经界纪要》、《各国经界纪要》、《经界法规草案》等三书,逐一进呈袁世凯。其中:《中国经界纪要》凡四编十一章,“以田制为经,赋役为纬,而旁及其清丈之事实之手续与其条教”,记述了三代以降迄于清“历代田制之变更沿革,与其核田垦田之大略、赋税度支之约数”等,并附江苏的昆山、南通、宝山三县清丈和黑龙江垦荒与清丈之缘起、沿革、办法等。[5](P1196)《各国经界纪要》分别介绍日本、琉球、朝鲜、安南、法国、德国、美国办理经界沿革、组织、计划、经费等情况,并附九龙和关东租借地纪要。《经界法规草案》则包括有关经界的章程、规则草案40余种,多为关于测丈地亩、厘正经界、整理田赋的规定,条文繁密,形成有系统的土地制度。
虽然蔡锷领导的经界局在短短的数月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蔡锷却与财政、内务两部矛盾不断,主要问题一为官制。内务、财政两部坚持经界局人员由各部派员兼任,而蔡锷为工作起见,要求配备熟悉相关业务的专任人员,由于意见不一致,因而经界局正式官制一直未得批准。二为经费。全国举办经界工程浩大,时间漫长,花费巨大,据蔡锷估算,所需费用在十一万万,但时值民穷财匮之秋,要筹措此项巨款殊非易事。因而蔡锷曾向财政部建议,从验契、盐税余款、契税、官有财产、黑地升科、照税、方单费等七个方面来解决,而财政部和内务部对蔡锷的建议则“不无窒碍难行之处”。[11]此外,对于蔡锷创办农业银行的建议,袁世凯也认为理由充分,筹款之办法亦可行,令财政、农商两部研究。但两部研究后答复说:现在正值库款奇绌之秋,不能巧作无米之炊,所提组织农业银行一件碍难赞同。对此,蔡锷求助于袁世凯的支持,但袁世凯此时热衷于筹办帝制,对于经界事宜并不关心,在蔡锷的有关呈文上批道:“经界一事,端绪纷繁,其职权所在,与财政、内务、农商各部均有关系,前令设局办理,冀视财力所能及,逐渐设施。造端伊始,尽可酌拣员司、技士,着手进行。该局官制暂可毋庸订定。至所拟《经界暂行条例》暨《经界行局条例》、《各省经界筹务处章程》、《经界审查委员会条例》各件,着一并交内务、财政、农商三部会核具复。”[12]
这就意味着,蔡锷与内务、财政两部的矛盾已无从解决。既然如此,蔡锷萌发退意,多次提出辞职。[13] 8月14日,筹安会成立,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暴露无遗,蔡锷即秘密与梁启超决计反袁,遂于11月以病请假离京。1916年7月,经界局被撤销,未尽事宜归于内务部办理。此为后话。
三
由上可见,在当时情况下,蔡锷主持的经界难有大的作为。尽管如此,蔡锷经过短短的几个月努力,为中国的土地管理和改革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组织编写的《中国经界纪要》《各国经界纪要》和《经界法规草案》三书也为中国的土地管理和改革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于《中国经界纪要》《各国经界纪要》,当时有识者评价说:“二书者洵可为迷津之筏,暗室之灯也。有志清丈、田赋之士,不可不手持一册,以供参考焉”[14] ,而《经界法规草案》则被誉为“洵土地行政之南针也” [15](P1)。因而,《内务公报》1916至1918年连载了《中国经界纪要》和《各国经界纪要》。
1927年,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爱国进步人士张难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长时,“博搜(经界)中外载籍,遍访专家。数月,始知此事非多事之秋所能办,因辞职。”[16](P14-15)1928年,张难先调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继续悉心寻访经界文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难先先后从曾在经界局工作过的黄梦松、潘梓清处陆续得到蔡锷主持所编之《中国经界纪要》《各国经界纪要》《经界法规草案》三书,即视之为“稀世瑰宝”,认为有此三书,“可以言土地行政矣”。[15](P1)是年12月,张难先将《中国经界纪要》、《各国经界纪要》、《经界法规草案》编为《经界三书》,并亲自作序后印翻印万余本,“每县发五部,由县长交回乡正绅研究,以为异日清丈土地之预备” [16](P14-15)。河北、江苏等省得知湖北印行《经界三书》,即纷纷向湖北索要。1929年广东省财政厅发现《经界法规草案》后也认为,此书“内容条分缕析,灿然大备,诚土地行政之宝筏而一般讲求国计民生者之津梁圭臬”。广东省财政厅“为普及土地行政知识起见”,请商务印书馆将此书翻印2000册,每县发8本,“借资研究”。[17]由此可见,蔡锷主持编写的《经界三书》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参考文献:
[1]《政府公报》,1914年12月12日。
[2]《蔡松坡得任经界局督办之由来》,上海《时事新报》,1915年1月21日。
[3]《经界局督办由来》,北京《爱国白话报》,1915年1月18日。
[4] 邓江祁:《蔡锷集外集》,岳麓书社,2015年版,第 页。
[5] 曾业英编:《蔡锷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 王代功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湘绮府君年谱》,(台湾)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7] 北京《顺天时报》,1915年4月25日。
[8] 北京《爱国白话报》,1915年1月29日。
[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北洋政府档案·经界局》,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年版。
[10]《申报》,1915年7月15日。
[11]《申报》,1915年3月2日。
[12]《政府公报》,1915年5月27日。
[13]《蔡督办又有辞职之说》,北京《顺天时报》,1915年8月13日。
[14]《 经界局之成绩》,北京《顺天时报》,1915年8月7日。
[15] 张难先编:《经界法规草案》,湖北省政府财政厅印行,1928年版。
[16] 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北文史资料》第2辑,1984年版。
[17]《顺德县事月刊》,1929第5期。
(原载《魏源文化》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