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生平大事记》考误(2)
辛亥革命网 2016-03-09 09:01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邓江祁 查看:
七、关于“二次革命”失败后,谭人凤由湘出走的时间。《大事记》说:“(谭人凤于1913年)10月,第二次逃亡日本。”[1](P414)据查,谭人凤在《石叟牌词》中说:“至十月五日,邹价人星夜赶归,坐促予避,遂不得已再亡命。”《大事记》的上述说法当以此为根据。但这句话只是交待邹价人来报信和谭人凤准备出走,并非谭人凤出走的具体时间。谭人凤在《石叟牌词》中还说:“汤芗铭指派之兵,果于我去后一二日,即抵家中矣” [1](P399)。“予之出走时,谭延闿已离省” [1](P403)。这两句话才点明了其出走的大体时间。据查,10月24日,袁世凯下令:“湖南都督谭延闿、湖南查办使郭人漳均来京另候任用。汤芗铭署湖南都督兼查办使,并兼理湖南民政长。”虽然袁世凯8月10日就下令对谭人凤、程潜等革命党人“严拿惩办”,但谭延闿离湘前并未执行,还经常与程潜、杨德邻等人见面,“談燕甚欢”。9月13日,得知袁世凯所派查办使郭人漳不日抵省,程潜才决定出走,临走时还打电话与谭延闿道别,“虽无惨语而声已嘶,信离別之难矣”。28日,谭延闿与汤芗铭交接,29日,谭延闿启程离湘赴京。 [14] 汤芗铭接任湖南都督后,才按袁世凯要求开始陆续捉拿革命党人。这就说明,谭人凤从新化老家出走的时间当在11月初。
八、关于“二次革命”失败后,谭人凤赴南洋筹款的时间。《大事记》说:谭人凤“(1915年)1月,奉黄兴之命,与周震鳞赴南洋筹款进行反袁”。又说:“(1916年)1月6日,陈炯明、柏文蔚、林虎、李烈钧、熊克武等在新加坡组织‘水利促进社’,谋在西南诸省举事。谭人凤在新加坡时曾参与该社的发起组织工作。”[1](P415)但经笔者查证,以上两段记述均有误。“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陆续避往日本。但在总结“二次革命”教训和谋划今后方略时,孙中山与黄兴产生重大分歧。虽经经谭人凤等人劝说,但孙黄之间矛盾仍无法化解。1914年6月30日,黄兴离日赴美。据周震鳞说:“克强赴美活动外交(是时美人袒袁),且知松坡尚有实力在滇,将欲密促发动,非待军饷不能出兵。于是以余与石屏、协和、锦帆(熊克武)、韵松(方声涛)、隐青(林虎)往南洋筹募。时岑春煊以斥袁反叛,亦亡命槟榔屿。余与同人齐往游说,托其劝告老桂系领袖陆荣廷,一致讨伐。未及半年,款有成数。余先回日本,报告留日总机关。而松坡软禁,不易出京,同人莫不忧惧。此民国三年秋日事也。”[15](P258)这说明,谭、周等人去南洋筹款是在黄兴离日之后不久。再说,水利促成社并非1916年1月成立,而是于1914年冬由李烈钧联合柏文蔚、陈炯明、谭人凤、宋渊源,周震鳞,熊克武、龚振鹏、耿毅、林虎等人成立。对外以“发展国内水利建设”为旗号,实则“筹备大款,然后举事”为目的。[16](P608)谭人凤虽然长期在南洋筹款,但也时常返回日本。1915年8月,他从南洋返日后曾告诉友人:“岑春煊、柏文蔚两人现在新加坡,林虎则在槟榔。近四月间,余与彼等往返会商中国之前途皆以按诸现在之情态,革命固为必要之处置,如果袁氏帝制自为,无论我党、全中国人民均必起而反对。”[17]可见,谭人凤在1914年秋就与周震鳞赴南洋筹款,稍后为方便筹款工作顺利开展,又与李烈钧、柏文蔚、陈炯明等人成立“水利促成社”,继续筹款。此间,为了联络党人,谭人凤也常往返日本与南洋之间。
九、关于护国运动期间谭人凤由日抵沪的时间。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兴兵讨袁,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大幕。此时正在日本的谭人凤闻讯后,“兴高采烈”,即赴东京与孙中山磋议革命党人今后进行之方法,计划既定,谭人凤即赴长崎,为回国参加护国战争作准备。他曾信心充满地对日本《每日邮报》记者说:“岑春煊向在香港,今已入滇,肆力于党人之事业,其他重要党人亦已从各方面入滇、桂两省,中国命运不日即可决定。”[18]国内的护国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促使谭人凤迫不及待地要返国与战友们共同战斗。稍事准备之后,谭人凤束装就道,返抵上海,投身期待已久的反袁护国战争。
谭人凤何时由日本抵达上海的,谭人凤并未明说,《大事记》说:谭人凤“6月,由日本抵上海”[1](P415)。但从谭人凤在此前后的文电的时间和内容分析,结合新发现的史料,可以确定,谭人凤返抵上海的时间应在1916年4月20日左右。理由如下:
1、1916年5月9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5月30日,谭人凤在致黄兴电中有 “近者中山来沪宣言”一句。[1](P119)一个“来”字即已说明,1916年5月30日以前谭人凤已在上海。2、当时在上海的谭延闿在其1916年5月11日的日记中记载:“午饭后,济武、伯英来,谭石屏忽偕一人入。”[19]这进一步说明,谭人凤在1916年5月11日以前就已在上海。3、4月初,日本《大阪新闻》有消息说:“中国革命党领袖谭人凤十日由东京抵长崎,曾语人云:余之赴东京,系以欲与孙逸仙、岺春煊等会晤之故,至下星期当赴某方面发表关于革党对时局态度的宣言。”[20]这也说明4月初谭人凤与孙中山会晤时可能商量过返国计划。孙中山4月27日偕廖仲恺等由日本返国,5月1日抵达上海。因此,谭人凤返国时间也应当在此之前。4、1916年谭人凤曾有致蔡锷书,但书中并未署明时间,石芳勤在《谭人凤集》中将其时间订在1916年,并说应在6月6日袁世凯死前。[1](P117)据查,此书曾见之于4月26日之上海《民国日报》。在此书中,谭人凤批评蔡锷有推荐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为大总统之议。又查,蔡锷在3月底致陈宧书中确实提过此事,蔡锷致陈宧书也曾在4月10日的湖南《大公报》披露。倘若此时谭人凤尚在日本,从获取信息到撰写致蔡锷书,再到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半月之内是难以办到的。可能的解释是,谭人凤撰写致蔡锷书时已在上海。这也可进一步推导,4月26日以前谭人凤已在上海。5、1916年4月中旬,北京有报纸报道说:据确实消息,谭人凤于4月15日乘日轮博爱丸由神户出发赴上海。同行者除数日人外,尚有党徒多人。[21]
综合以上考证,我们不难发现,谭人凤应于1916年4月中旬由日本出发返国,4月20日左右即抵上海。
十、关于谭人凤1916年下半年由山东返回上海的时间。谭人凤于1916年6月24日应居正之邀赴山东协调民军内部矛盾,调处工作结束后由山东返回上海。对于谭人凤返沪时间,《大事记》说:“(谭人凤)8月初由山东返回上海,临行前发表《留别鲁父老书》。”[1](P416)石芳勤在为谭人凤《登劳山有感》所作之注中将谭人凤返抵上海的日期说得更明白:谭人凤于“8月4日返回上海”[1](P132)。但据当时在上海的谭延闿说,8月2日谭人凤就曾造访过他。因为谭延闿1916年8月2日在其《日记》明确记载:“谭石屏来言山东事,暢论久之乃去。”[22]因此,不难推知,谭人凤应于7月下旬离开山东返上海,7月底抵达上海。
十一、关于谭人凤1916年下半年北京之行的具体时间。这次,谭人凤是何时离沪的?《大事记》说:谭人凤“8月13日,在陈其美暨癸丑以后诸烈士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旋由沪至京。” [1](P416)但笔者发现,9月份,谭人凤仍在上海活动。9月14日的《申报》说,9月13日下午三时谭人凤出席上海各界在哈同花园为唐绍仪、詹大悲赴京任职举行的饯别会。[23]9月26日的《申报》说,9月24日下午三时,谭人凤与钟骏德等人在斜桥湖南会馆开保护水口山矿产大会,并发表演讲,痛陈北京政府违法签约,丧权辱国。[24]那么,谭人凤究竟是什么时候到京的呢?据查,1916年11月20日的北京《顺天时报》对此曾有报道说:“昨日,谭君石屏由沪来京,外有种种推测,莫明真因。兹据确息,谭君此来系因黄蔡二公追悼会开会在即,以熊秉三诸人之邀,特来赴会。”[25]因此,谭人凤此行是应熊希龄等人邀请于11月19日抵京,为北京召开黄兴、蔡锷的追悼会作准备的。当日下午二时,谭人凤就参加旅京湘人在湖南会馆举行的追悼蔡锷大会,并发表演说。11月24日,谭人凤谒见黎元洪。下午4时半,黎元洪在居仁堂宴请谭人凤。[26] 12月1日,谭人凤参加北京各界追悼黄兴、蔡锷大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