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协助施玉森先生编著《日本侵华史》

辛亥革命网 2015-09-02 11:3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严昌洪 查看: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仅以此文缅怀与施玉森先生交往的情景,赞颂他著书揭露日本侵华历史的功绩,铭记其热爱祖国,热心公益的高尚品德。

  施玉森何许人也?他是日籍华人,祖籍福建晋江,1924年出生于台湾鹿港。17岁时盲目只身赴日寻找生活出路,当过学徒打过工。1943年曾充NTT电报电话公司工人。战后,白手起家,开办了一个小小的面包店。旋考入东京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化专业。毕业后,与人合办了一个游戏场,并开设了一家饮食店。1960年起任NEW CYON公司商事、雏忠会馆代表。

  由于他出版过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的书,被有的网友称为“著名史学家”。其实,他就是一位小商人,“雏忠会馆”就是他开办的饮食业株式会社。在东京繁华地段新宿东口,他有一幢9层楼的单元房,一楼是旋转餐厅,九楼是他的工作室,其他楼层用于出租。由于地段好,收入不菲。

  他酷爱摄影,曾在中国大陆和西亚等地游览名山大川,拍摄名胜古迹。我曾在他的工作室里看到过他拍摄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照片,巴米扬大佛后被塔利班炸毁,他的摄影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他想,拍摄了那么多精美的照片,何不印出来与大家分享?于是,有了自费出版摄影作品的念头。1991年刊行了写真集《中国佛教四大圣山》,1992年又刊行了写真集《西亚细亚5000公里》。此后,编印图书的事业一发不可收拾,竟编著了十来部关于中国清代和近代的历史书籍,这才有了前述网友关于他是“著名史学家”的赞誉。

施玉森在工作室(右下角是其著作)

  施玉森是一位爱国华人。他虽然出生于日据时代的台湾,到日本后取了个日本名字“布施玉森”,还娶了日本妻子,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他40多次到中国内地开会或者游历,并不以日本人自居,常常是联系中国的侨务部门,以华侨身份在国内旅行。他与中国新闻社东京特派员刘继坤先生(后任国侨办人事司司长)联系甚密,国侨办和刘继坤先生给他诸多支持和帮助。

  他也没有忘记自己与清代平定台湾的施琅将军有着同一血统。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军攻下澎湖,进入台湾,在台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福建省。随后大批福建泉州人移居台湾鹿港。施玉森的祖先可能就是那时赴台定居的。施玉森曾有过专程到福建“寻根”之旅。据其同宗、上海《文汇报》高级编辑、“学林”专刊主编施宣圆先生介绍,施玉森“‘寻根’的目标首先‘锁定’泉州,他在泉州走了许多地方,1973年6月他来到晋江县东南海边的衙口村施琅将军庙,翻阅了施氏族谱。他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从此,他多次来福建,到晋江、惠安、同安、厦门等地调查、考察施琅的遗址和文物,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他编著的第一部历史著作就是写真集《水师提督施琅将军史迹》(1993)。此书开创了他编著历史书籍的体例,开始形成自己的编著特点,就是将搜集到的历史照片与自己实地考察时拍摄的新照片结合起来,加上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叙述文字,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梗概,“左图右史”,图文并茂,史料翔实,图片精美,融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既可阅读学习,又可收藏欣赏。2005年他与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施伟青合作出版了《施琅将军传》(施伟青撰文,施玉森摄影)。

  施玉森的爱国情怀不止于表现在“寻根认祖”上,更表现在他与大陆学者合作编著了系列反映西方列强和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著作,计有:《鸦片战争战迹述论》(1996)、《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迹述论》(1997)、《甲午战争战迹述论》(1998)、《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纪念——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00)、《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述论》(2001)、《抗英西藏战争100周年纪念——英国入侵西藏战争和藏族风情》(2002)、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与伪满傀儡政府机构》(2004)、《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侵华史》(2006)、《日本对中国侵略和南京大虐杀》(日文版)(2008)等。其中《日本侵华史》就是在章开沅先生和我以及其他学者的协助下完成的一部大型著作,而《日本对中国侵略和南京大虐杀》则是它的日文版。这些书大多用中文排印,亦有中日文对照的,少数是日文版。全部由施玉森自费刊行,捐赠给国内有关机构、个人或者学术会议。如,2004年他曾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战争遗留问题暨中日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赠送了250本《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与伪满傀儡政府机构》,以便让与会者进一步看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面目。又如,他先后向衙口施琅纪念馆和1996年举行的纪念施琅逝世300周年学术讨论会赠书共2000多本,又捐资请北京华芸音像公司摄制了一部《施琅将军史迹》的录像片赠送该馆,还捐修施琅陵墓,为施琅史迹的保护和研究作出贡献。因为施玉森与我的老师章开沅先生的关系,他经常用半通不通的中国话与我通电话,委托我代他转赠图书。他向武汉地区捐赠的图书都是邮寄给我,由我分别转送给各图书馆或学者个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