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兴民初佚文看其思想实践活动
辛亥革命网 2014-10-08 15:47 来源:团结报 作者:周兴樑 查看:
我在从事辛亥革命史研究,特别是编撰《孙中山年谱长编》之过程中,于广州《民生日报》上陆续发现了黄兴的六篇佚文——它们先后登在1912年5-6月及1913年3-7月间,其中电文三件,批文一件,谈话两件。这些佚文,均未见于大陆版的《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黄兴年谱》及其长编,以及台湾版的《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是辛亥革命运动中的一位实干家,又英年早逝,留下的著述并不太多;此六篇佚文为我们研究其民初时期之思想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新史料。
黄兴登在《民生日报》上的几篇佚文
新发现的黄兴六篇佚文,均发表在广州《民生日报》上,是有原因的。这份报纸创刊于1912年5月4日。其编辑人是与胡汉民、廖仲恺同在东京加入同盟会的陈仲伟,发行人为陈德芸——他们两人皆系老革命党人陈少白之族侄,撰稿者则有同盟会员陈安仁等。显然,《民生日报》是一份由同盟会员主办的、以宣传民生政纲为主旨的革命报纸;它虽无广东军政府机关报之名,而却有其实质性的宣传内容。正因如此,所以该报在出版了一年半后,就为窃踞广东的袁世凯爪牙所不容——龙济光于1913年11月10日,以“乱党机关权”之罪名,查封了它。我们在知道了广州《民生日报》是同盟会的报纸之后,就会明白为什么黄兴当时的几篇佚文,全都刊载在它的版面上。
为了便于后文展开论述,我认为有必要先将黄兴民初的六篇佚文,按《民生日报》刊出的先后(凡原件未署时间者皆用报载日期),整理抄录如下,以饷广大读者尤其是史学界之同仁。
(一)复广东省临时议会电 (1912年5月22日)
省议会诸公鉴:
来电敬悉。国民捐事,承贵会报绝赞成,既电参议院订章公布,复电各省合力提倡。高唱义声,和者必众。逖听之下,深感热忱。倘各省同时进行,钜款何难立集。挽回民国,减少外债,在此一举。尚乞电达海外同胞,共为倡助,无任盼祷。黄兴叩。
据《民生日报》1912年5月22日《四面八方之国民捐——南京来电》
(二)批南京留守处卫队团官兵呈(1912年5月24日)
呈折均悉。查民国成立伊始,在在需款。昨提议劝募国民捐,不【实】足以资补救。今该队自官佐以迄兵士,均能深明大义,踊跃输将;爱国热诚,殊堪嘉尚!假令各队军及各项人士,皆如该队之同伸义愤,又何难筹集巨款,以减少外债之输入,而保内地之财力。除将捐英银五千二百九十六元二角八分如呈办理外,仰即分别补造捐数清册呈核,以凭登报表扬,藉示奖励。
据《民生日报》1912年5月24日《黄留守奖励卫队团》
(三)与某君的谈话(1912年6月14日)
一方面立拒借款,一方面又急于索饷,殊不知非也。电争废约,以其借约有损国权,将来于列国承认国民前途,殊大有影响。故国民此时不得不共吃苦,自己担忧,以为外交后盾。
若非政府留难,照我当日计划一鼓作气,则近日已集得国民捐数百万;一面又加发钞票,以充军饷及遣散军队之用,尚属有余。以中国人民最富于急公好义之心,惟须提倡之人鼓舞有力云。
据《民生日报》1912年6月14日《黄留守之自明》
(四)对宋教仁被刺案之谈话(1913年3月31日)
吾知宋甚稔,决其并无私仇。故此事必系政治上之关系,为反对其政见者出此毒手。有多人均执此说。至究为何人,吾人未敢断言也。
然吾殊不解以彼之政见,何意引起此等残贼手段。须知宋实殚心竭力以调和南北为事者;其政见平和稳健,纯以学理为之,事事以国利民福为念。或者竟有人误会其意乎?据吾人推度,宋之意见,殊无足于立陷己于危地者;近来举动,亦皆不致招此死敌。
当南京政府时,宋在政府演说,痛言政府情形必须改革;数日后接北方来函数道,多责备之词。然近来则吾知彼并无举动足于招祸也。凶手是否欲杀我而误中宋?殊难悬断。第放枪处相距甚近,不应误认也。
据《民生日报》1913年3月31日《宋教仁死事汇志——黄克强之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