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与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公祭轩辕黄帝网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再过两年,就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数典不能忘祖,作为辛亥革命研究者,我想谈谈华夏文化始祖黄帝与辛亥革命的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排满”与民族运动》一文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无非是‘以排满为名’,而行‘建立最能满足现代资本主义这些要求的民族国家之实’。”因为,孙中山早在1906年就已说得很清楚:革命党人之所以要“排满”,是由于“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以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作两次去做”。辛亥志士们在革命进程中把斗争矛头集中于丧权辱国、守旧腐败的清朝政府,“排满”即排这个反动政府以及“满人之与政府相系者”,若“汉官之暴虐者”甘为“彼政府用”,“则排之与满人等”。
及至清王室逊位,民国政府建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转而强调五族共和、国族整合:“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国,如今汉、满、蒙、回、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稍后,又在大总统谒明孝陵文中再次强调:“虏廷震惧,莫知所为,奉兹大炳,还我国人,五大民族,一体无猜。”从“排满”到“五大民族,一体无猜”,这是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一大转变,其目的就在于以民族政策调整促进近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与中华民族的逐步整合。与此相适应的,就是黄帝这一文化符号越过“排满”的藩篱,转变成为“五大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也就是历届国民政府,特别是陕西省政府,每年隆重举办公祭黄帝大典的由来。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领衔的中国共产党也在《祭黄帝文》中赞颂“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并且表达抗战到底决心:“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抗战。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其实,清王朝从顺治开始已经不断祭祀黄帝,顺治八年祭文宣称: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但这只不过为了借文化认同说明自己取代明王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目的在于缓和满汉矛盾并巩固自己的王权,与民国政府提倡的“五族共和”存在着实质差别。所以早在1908年同盟会祭黄帝文即斥其为:“盗踞我神器,变乱我衣冠,侵占我版图,奴役我民众。”并且宣言:“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共赴国难,艰巨不辞。”同盟会和孙中山倡言“排满”,但从未宣传种族仇杀,而革命团体中也多有满、蒙爱国志士。这就是辛亥革命何以能够径由谈判和平解决清室逊位的思想铺垫,也是黄帝文化彰显其涵化融合功能的表现。
陕西省是历史文化大省,在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黄帝文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公祭黄帝大典,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已经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并团结海内外亿万华人的壮丽盛典。我历来提倡“尊重历史,超越历史”。黄帝文化本来就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进化而不断吐故纳新、发扬光大。特别是在世界已联为一体,人类休戚与共的今天,我们应该把黄帝文化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开放而又前瞻的思维态势,对内紧密团结国内各民族,对外与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同心合力,努力构造一个祥和幸福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