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公祭轩辕黄帝网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再过两年,就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数典不能忘祖,作为辛亥革命研究者,我想谈谈华夏文化始祖黄帝与辛亥革命的关
承蒙受邀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参与公祭黄帝盛典,感到非常荣幸,心情十分激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端,革命派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民族建国”,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民族统一国家,当然这也必然是一个摒弃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现代共和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结合“大群”;而为了结合“大群”,又必须寻找一个 “可以统一大群之主义”,这就是民族主义,也可以称之为爱国主义或祖国主义。
20世纪初,在祖国面临瓜分沦亡的危急关头,革命先驱者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 “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
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中,以寻根方式重现黄帝伟大印象,标榜华夏胤裔、炎黄子孙以激发近代民族意识,是当年革命派进行启蒙教育与社会动员的宣传工作重点之一。
1903年夏天,在革命“排满”声浪日趋高涨之际,刘师培以“无畏”署名,发表《黄帝纪元论》一文,力主以黄帝纪元取代清朝正朔。
他认为:“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起源。为吾四百兆汉族之鼻祖者谁乎?是为黄帝轩辕氏。是则黄帝者,乃制造文明之第一人,而开四千年之化者也。故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为纪年始。”他明确指出,“这就是学习日本立国以神武天皇纪年,用以唤醒国人的民族自觉”(《国民日日报》第1集)。
几乎就在同时,《江苏》杂志第3期刊登了“中国民族始祖黄帝像”,并且公开改用黄帝纪年。稍后,又有《黄帝魂》一书的辑录刊行,其中亦收入《黄帝纪元论》。《中国白话报》则连载《黄帝传》。同时,广泛流传的陈天华的通俗革命小册子《猛回头》、《警世钟》,较早刊登黄帝画像,并且纵情高呼黄帝为“始祖公公”,更使黄帝广泛地深入人心。
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夕,宋教仁创刊《二十世纪之支那》(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之前身),也采用了陈天华所刊登的黄帝画像,并且配以题词:“起昆仑之顶兮,繁殖于黄帝之浒。借大刀与阔斧兮,以奠定乎九有。使吾世世子孙有啖饭之所兮,皆赖帝之栉风而沐雨。嗟吾四万万之同胞兮,尚无数典而亡其祖!”当时负笈日本的鲁迅也有诗云:“我以我血荐轩辕”。充分抒发了当年众多国人共同具有的深厚民族感情。
此外,黄节在《国粹学报》连载《黄史》,力主《黄帝第一甲子纪年》之说。宋教仁也撰写《纪年之意义》、《中国新纪年》等文章,从政治上与学理上相互应和。1908年,东京同盟会总部在武装起义迭遭挫折之余,仍然遥祭黄帝以鼓舞党人斗志。文云:“我民族屡绝,屡振,即仆复举,卒能重整金瓯,莫非我皇祖之灵默相而佑启之也。”平心而论,尽管当时人们对黄帝纪元起始时间众说纷纭,但是对民族祖先的景仰与缅怀却是完全一致的。
应该说,黄帝作为源远流长且为亿万国人所认同的文化符号,对于同盟会的建立与辛亥革命的胜利,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过去我们往往只强调民国的建立与共和国观念的深入人心,却忽视其作为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肇始地位,特别是对于中华民族这一国族构建的关键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