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国魂之陶铸(三)

辛亥革命网 2010-04-10 00:00 来源:《江汉论坛》1983年第2期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社会思潮,有必要对二十世纪初年先进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国魂问题作一番考察。 ,论辛亥国魂之陶铸(三),

 

(三)
  怎样陶铸新的国魂?尽管当时的进步报刊言人人殊,但大体上还是有不少相近的说法和做法。
  《国魂篇》第三节“论铸国魂之法”,着重阐明作为陶铸国魂之准备的三件事:“其一曰察世界之大势,其二曰察世界今日之关系于中国者奚若,其三曰察中国今日内部之大势。”简言之,就是把中国局势放在时代潮流和世界全局中来考察,以激发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作为陶铸国魂的思想基础。这也就是当年鲁迅所倡言的,“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摩罗诗力说》)
  爱国知识分子对新的时代和国际局势的极端关切,首先表现在以“二十世纪”命题的文字日益增多。除《二十世纪大舞台》、《二十世纪之支那》两种杂志先后创办以外,在各报刊发表的文章有:《论帝国主义之发达及二十世纪世界之前途》(《开智录》,1901年)、《二十世纪之中国》(《国民报》第1期,1901年)、《二十世纪之新鬼》(《清议报》,1901年)、《二十世纪之太平洋》(《浙江潮》第2、3期,1903年)、《最近三世纪大势变迁史》(《浙江潮》第3、6、7期,1903年)、《论童子为二十世纪之主人翁》(《童子世界》第5号,1903年)、《二十世纪之中国》(《童子世界》第25号,1903年)、《二十世纪之新主义》(《政艺通报》第14至16号,1903年)、《二十世纪开幕绝东战事之预测》(《游学译编》第8册,1903年)《〈二十世纪之支那〉初言》(《二十世纪之支那》第1期,1905年)等。人们放眼四望,上下求索。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观察和预测刚刚到来的二十世纪,探讨新的时代特点和世界变局,研究中国的地位、命运和向何处去,从较前广博的“世界识见”中去寻求振奋国民精神和救亡自强之道。
  “今日之世界,是帝国主义最盛而自由败灭之时代也。”(《论帝国主义之发达及二十世纪世界之前途》)“危乎!危乎!今日之时代,帝国主义最发达之时代也.”(《帝国》,《新世界学报》第10号,1903年)这几乎已经成为当年先进知识分子的一致认识。他们对于帝国主义虽然还没有达到科学的本质的理解,但对它的侵略本性、侵略政策、侵略手段却已经作了许多淋漓尽致的揭露与说明。他们不胜焦虑地看到,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日趋激烈,中国的民族危机必将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而更趋严重。“呜呼!今日之世界,非竞争风潮最剧烈之世界哉?今日之中国,非世界竞争风潮最剧烈之漩涡哉?俄虎、英豹、德法貔、美狼、日豺,眈眈逐逐,露爪张牙,环伺于四千余年病狮之傍,割要地,租军港,以扼其咽喉;开矿山,筑铁路,以断其筋络;借债索款,推广工商,以□其膏血;开放门户,划势力圈,搏肥而食,无所顾忌,官吏黜陟,听其指使;政府机关,使司转捩。呜呼!望中国之前途,如风前烛,水中泡耳,几何不随十九世纪之影以俱逝也。”(李书城:《学生之竞争》,《湖北学生界》第2期。)
  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中华民族应该何去何从?“今日已二十世纪矣,我同胞之国民,其将何以自处也?”这是当年爱国志士时时刻刻萦绕脑际的头等重要问题。他们毫不悲观消极,对时代、世界和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懂得“物极必反,否尽泰来”的永恒哲理,敏感地觉察到,在世界被列强揽乱得“乌天黑地,云黯风号”的背后,隐藏着帝国主义盛极必衰的契机。他们高兴地看到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欣欣向荣,看到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深信“自由与公义”在二十世纪必将比十九世纪发达。而这种世界的变局又必然深刻地影响中国,“文明之潮流”和“进步之气运”将越过太平洋倾注于这个老大帝国,“世界和平之极点将起点于东方,二十世纪之中国为民权之枢纽矣。”(《二十世纪之中国》)但是“不竞争则不进”,光明的前途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靠“我同胞之国民”觉醒过来并奋起战斗。
  革命派认为,“民族建国”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先结合“大群”;而为了结合“大群”又必须寻找一个“可以统一大群之主义”。这就是民族主义,或称为爱国主义、祖国主义。他们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努力发掘并宣扬那些曾经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整个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以至心理素质方面的各种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的民族觉醒和爱国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