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纪念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1-03-22 00:00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作者:姚忠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兴是中国推翻君主专制,缔造民主共和国的时代伟人,是和孙中山并列的开国元勋。但是对他的评价长期以来却争论纷纭,莫衷一事。如何正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政府,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这个共和国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成为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在中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黄兴是中国推翻君主专制,缔造民主共和国的时代伟人,是和孙中山并列的开国元勋。中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首倡者当然是孙中山。协助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建设民主共和的,有成千上万革命志士,其中首要的就是黄兴。

  黄兴原名轸,字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1874年10月25日(清同治十三年旧历九月十六日)生于湖南善化(今属长沙)。黄兴生长在中华民族惨遭帝国主义侵略,濒于亡国灭种的年代。他目睹此种悲惨情景,焦灼不安。1902年4月,清政府派他去日本学习师范教育,他把这次东渡留学,视为寻找救国方案的良机。经过一年的探究,他发现日本致强之道,在于政府励精图治,国人发奋图强,上下协力,改革政体,发展工农业,奖励科学技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使国家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对比之下,发现清政府腐败不堪,只有推翻他,创建共和国家,才能使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从这时起,他决心以拯救祖国为职志,以挽救民族危机为天职,毅然踏上救国的征程。在建设民主共和中国过程中黄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同孙中山创建同盟会,为创建民主中国提供了组织保证。

  1903年4、5月间,黄兴从日本回国后,参与拒俄运动,组织拒俄义勇队,为清政府所阻后,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联络爱国青年,密谋革命,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由于军国民教育会对于其革命目的严守秘密,所以这个革命团体从建立之日起,一直坚持到了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在留日学生中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 

  1903年黄兴离东京回国,他在长沙的明德学堂负责师范教学科目的讲授,并创办“东文讲习所”,积极宣传革命思想,以致造成了“在湖南不讲革命的学生,好象是不成为一个好学生”…的革命舆论。1903年11月4日,黄兴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华兴会”,作为这个组织的会长,在其成立大会的演说辞中,黄兴曾经论及革命成功之道,在于联合军队,学生以及秘密会党成员,采取一致行动,同时争取其它各省的响应。

  华兴会成立后,会员分布省内外,多就地设立秘密机关,团而其组织系统是比较庞大的。不仅湘鄂联成一气,而且沿江各省乃至国外,也有其会员所发展的组织。华兴会通过分支机构和活动机关,把分布在省内外的革命力量逐步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拳头,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对清政府作猛烈一击。黄兴计划在1904年11月16日(阴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七十寿辰那天举事,但因先期事泄而归于流产。 

  起义失败后,华兴会多数成员相继辗转逃亡到了日本东京。他们在留学生中继续鼓吹革命,联络同志,黄兴就团结了百余名包括湖南、云南、直隶、江苏、河南等省在内的中国陆军留学生,于1904年12月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革命同志会。这个组织的成员后来大多加入了同盟会,并成为同盟会领导下的黄兴直接掌握的“丈夫团”的成员。 

  1905年7月下旬,孙中山抱着“招集同志,合成大团”的信念,来到日本东京。他很快就在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的介绍下,与黄兴初次会见于凤乐园。这次会见,是孙、黄二人就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共同组织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所进行的第一次有成效的协商。黄兴在华兴会起义失败,脱险到日本后,认识到“非联合各省革命党员组织一大团体,决不足以推翻满清。”因此他非常赞成与孙中山联合,两会的联合,促进了各省力量的大团结,为同盟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盟会筹备会议召开之后,为了扩大影响,黄兴筹划召开了一次留日学生欢迎孙中山大会。孙中山在大会上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号召到会者摒弁改良主义道路,采取革命手段,“变更”社会,实现“共和”。这次大会,不仅宣传了革命领袖孙中山,而且为即将正式成立的同盟会,作了极好的舆论准备,在全体留日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正式举行成立大会,除甘肃一省无留日学生外,其余17省均有人加盟,由于孙、黄的共同努力,终于使小群合成大群,使分散力量结合起来,汇成‘股强大的革命洪流。在会上,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得到大家赞同。黄兴还主动提议把原为华兴会会员宋教仁等人主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移交给同盟会作为机关报(后改称《民报》),黄兴自己被孙中山指定为执行部“庶务”,成为党内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当总理不在时,庶务代行总理职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