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日“间岛”交涉述论(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1 00:00 来源:绥化师专学报 作者:严亚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间岛”交涉的成功又是东三省五案交涉妥协相联系的,夸大“间岛”交涉的成果是不恰当的。,清末中日“间岛”交涉述论,

  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吴禄贞是以清政府地方官员的身份参与其事的。正是由于吴禄贞所处的特殊地位,才使他的爱国思想和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然而必须说明的是,“间岛”交涉毕竟是清政府官方的外交活动,吴禄贞的许多举措都是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指导下进行的,应该视为清政府“间岛”交涉活动的组成部分。有的论者认为,“间岛”交涉“如此重大胜利之取得,绝非当时腐败无能的封建统治者所为,而实为我广大延边军民团结奋战的光辉成果”(注:吴忠亚:《吴禄贞与所谓“间岛”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在这种论点基础上,过分夸大吴禄贞个人在些交涉中的地位和作用,夸大了这场交涉的积极成果。

  宋教仁则是以《间岛问题》一书间接地参与了这场交涉,在书中,他追溯了“间岛”问题的由来,概括了日韩关于“间岛”问题的各种谬论,分别加以批驳。从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角度,论证豆满、图们乃名异实同的一条江;并运用国际法理论正面正论“间岛”属于中国。他还深刻分析了日本攫夺“间岛”的原因,指出日本企图占据“间岛”、夺取了北满的意图,揭示了日本妄图侵占整个东北的野心,阐述了“间岛”地位的重要性,驳斥了让“间岛”中立或共治的两种主张,提出以外交斗争迫使日方承认“间岛”属于中国的建议。

  当时,少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纲领时,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受激进的排满复仇心理影响,撰文论述满人不应视为中国人,甚至视满人为禽兽。吴、宋二人在“间岛”交涉中的表现,说明他们对民族、国家、领土主权的认识高出于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革命党人,在从事“排满建国”的实际革命斗争活动时,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主权为重,积极地参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外交斗争,充分展示了他们成熟的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热忱。

  结语

  考察“间岛”交涉的得失,不能孤立地分析《图们江中朝界务条款》,而应该把它与同时签订的《东三省涉五案条款》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因为这两个条款是日本对清政府实行外交总体战的产物,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难免以偏概全。

  东三省六案交涉总的来看清政府得失相当,一方面迫使日本承认了中国对“间岛”的主权,粉碎了日本吞并延吉地区的阴谋;另一方面,所签订的两个条款中都有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款。然而,分析这两个条款所带来的外交结局,却不能脱离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前面述及,日本协调与英俄法三强的关系,使清政府在外交上陷于极其不利的境地,然后通过一系列事件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以配合谈判桌上的讹诈。而在日本强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压力下,在韩人越界殖民、日本非法入侵的既成事实面前,清政府能在外交场上与日周旋,最终挫败日本侵占延吉地区的阴谋,实现了维护领土主权的目的,应该说是近代外交史上的一次局部斗争的胜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