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9 00:00 来源:《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 , 2005 年 作者:张日戌 查看:
三、积极支持革命,为推进民国建立作出贡献
辛亥革命是一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华侨对这场革命的贡献,用孙中山的话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也说过,“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
(一)投身革命,为民主献身
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发动一系列起义,都有漳泉籍华侨参加,其代表人物当首推旅居马来亚的海澄县人杨衢云。他协助孙中山组织香港兴中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他提出革命后建立共和国的主张。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杨为其筹措军费。起义失败后,他奔走越南、印度、南非等地继续宣传民主革命。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后在香港遭暗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孙中山到新加坡活动,被当局逮捕,漳籍华侨领袖林文庆挺身而出,营救孙中山出狱,他还捐款数万两银元支持革命。曼谷分会肖佛成、日本华侨统一联合会王敬祥为孙中山募集大量活动经费。
1905年,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分会遍及东南亚和美洲、非洲等地。许多华侨纷纷响应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踊跃投身革命,使南洋成为支持辛亥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据当地《缅甸同盟会会员登记表》中载,漳泉籍会员占大多数。而在南洋各地同盟会的闽南籍华侨人数更多。南洋各地华侨革命组织中不少闽南籍人担任领导和骨干。1906年,孙中山在新加坡成立同盟会,同安籍华侨陈楚楠被推举为会长;1908年改选,同安华侨庄银安任会长。海澄县籍华侨林推迁担任华侨社团“百万富翁俱乐部”恰和轩总理,大力支持孙中山同盟会。孙中山在摈榔屿成立同盟会南洋总部,并召开历史上著名的“庇能会议”,龙溪籍华侨吴世荣担任会长。他作为代表与会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龙溪籍华侨李春荣在新加坡由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革命奋不顾身,被孙中山称为“铮铮铁骨”,赐其名为义侠。
(二)创办书报社,鼓吹民主革命
闽南籍华侨如苏郁文(眇公)、萧佛成、李振殿、肖佛成、邱廑兢、陈楚楠、魏继汉、徐赞周、庄银安、李壁尘、沈鸿伯、王德义、邱仰峰等还积极创办报刊和书报社,鼓吹民主革命,宣传民主精神,壮大革命声威,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舆论阵地。
1904年陈楚楠等人创办《图南日报》,顶住反动势力,宣传革命主张,在对南洋华侨宣传革命思想起到积极作用,被荣为“南洋华侨革命党机关报之鼻祖。”此外,魏继汉与徐赞周、庄银安等人创办《光华日报》、《进化报》鼓吹革命;肖佛成创办《华暹日报》,为孙中山提供秘密活动据点。1904年以后,新、马各地华侨先后创办《图南日报》、《中兴日报》、《星洲晨报》、《南侨日报》等8种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鼓舞斗志,为辛亥革命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华侨还积极创办书报社,至武昌起义前,新马各地的书报社有百余处。泉州籍侨商王敬祥创办的书报社是同盟会革命者发表演说,进行宣传活动的场所。书报社还提供各种革命书刊,以供华侨阅读。许多华侨通过阅读宣传材料,聆听演讲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三)捐款捐物,倾助革命
闽南华侨在支持孙中山发动的民主革命,除亲历亲为外,还竭尽财力支持革命,有的为革命捐款达到倾尽家产的地步。1907-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7次起义。每次起义陈楚楠等人都筹款接济。广州起义前,吴世荣带头捐款,变卖家产全力助饷,筹集经费;永春籍旅居马六甲华侨郑成快捐款五六万元;晋江籍华侨林景书独捐菲币五万元,又劝募经费50万元。1908-1911年,同盟会先后多次派人到缅甸筹款,庄银安等人每次都捐款数千元;组织筹饷局,推举徐赞周为局长,一月内募集捐款40可缅盾。华侨庄希泉受上海军政府的委托到南洋募捐,华侨捐助10万巨款支持辛亥革命。泉州籍邱允衡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捐款5000比索,并劝募革命经费10多万比索。荷印华侨同安籍黄仲涵捐款5万荷盾支持辛亥革命。总之,此类事例不胜枚举,闽南华侨踊跃为辛亥革命筹集经费,从而为革命解除后顾之忧,可以说辛亥革命如果没有华侨在物质上的大力支援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