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2)
辛亥革命网 2011-04-27 00:00 来源:第40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朱英 查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研究方面,明显摆脱了以往教条主义框框的限制,对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其中包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中国革命的理论和路线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此外,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态度变化与俄国经验和俄国模式的影响,还有的分析了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对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也有学者进行了新的论述,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观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至今还存在一些应该引起注意的现象,如做不恰当的“翻烧饼”式的翻案文章;“炒冷饭”式的低水平重复;研究中存在公式化、模式化的毛病;选题大而不当,好发新奇议论,表现出一种浮躁情绪;甚至连政治史的研究体系和研究对象也不够明确,以致政治史的研究领域定得太宽泛,太笼统,不易把握。此外还有一些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如改革与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历史地位,晚清的改革是否可以将中国引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辛亥革命是阻断了这条道路,还是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从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党政权统治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程度分别进行科学评估入手,对这两个政权及其统治进行历史定位;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转型与经济转型的关系;近代的文官制度与吏治整顿;宪政运动;政党政治;军阀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等。
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概况
“九五”期间,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具体表现是传统研究课题继续深入、新的研究领域有所拓展、研究方法日益更新,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下面拟从几个方面对此期间的研究略作概述。
(一)传统产业与经济现代化。关于传统农业在近代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九五”期间的研究不仅关注中国传统农业内部的经济因素,而且对因城市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所导致的农户家庭劳力分配结构和家庭经济结构的变化,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阐明“衰退”、“增长”、“停滞”和“内卷”都不是中国近代农村经济演变的主要特征,其主要特征应该是“非平衡化”与“不平衡”。在传统手工业研究方面,主要是论述了传统手工业作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继续存在,而且有所发展,有的更逐渐转化为机器工业。但是由于中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传统手工业生产单凭本身的力量,企图长期阻止外国工业品的输入,或者与外国工业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竞争是很难成功的。如何对待、处理传统手工业与近代机器大工业的相互关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有的学者描绘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和同一行业内部机器大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生产共生并存的状态。有的认为传统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之间不仅有竞争,也有互补,并着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有的认为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发展手工业的政策、鼓励学习和推广外国先进技术,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不过政府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产生了一些积极效应,但也只是延缓了中国近代手工业的衰败而不能从根本上振兴手工业。
(二)工商业与国内市场。作为经济史的重要分支——企业史的研究亦是“九五”期间研究的重点。但除了对近代企业的兴起、发展和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外,此期间更加关注的是近代企业与农村社会之间的关系、企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的互相渗透、近代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以及企业制度的发展演变。有的学者认为近代工业资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对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甚至整个农村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不是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在外资竞争压力下,工业大资本和小资本之间虽然存在兼并、收购的趋势,但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也在加强,而且工商业和金融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提高了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社会性的企业文化模式,但近代民族企业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改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按照经济理论,资本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为独资、合伙、合作与公司制度四种基本类型。“九五”期间的研究不仅就上述四种类型在近代中国存在的历史环境、实际运行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而且着重探讨了近代中国企业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法”的环境以及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交易、协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状况的影响或制约。此期间的研究不仅考察了国内总贸易和市场规模、对各种类别的市场以及市场区域等级结构也进行了探讨,还深入研究了近代中国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需求。指出在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已完全形成,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要素市场也开始出现,近代中国总需求呈不断上升的总体趋势对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变化亦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近代中国商人组织,尤其是商会史的研究愈来愈为中外学者所瞩目,不过此期间的研究摆脱了过去局限于探讨商人组织的社会属性、组织结构和功能,而是将商人组织纳入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就商人组织的演变轨迹,商人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以及商人组织的外交活动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如有的对近代中国同乡组织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考析,认为传统同乡组织经过改造后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通过商会透视了近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