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8)(5)
辛亥革命网 2011-05-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贺觉非 查看:
大批新式知识分子,从支撑清廷半壁江山的封疆大吏张之洞兴办的学堂和派遣的留学生中源源涌出,其中许多人走上了反满革命的道路,这当然大出乎那位“文襄公”的预料之外。据张继煦(1876-1956)后来说,1906年冬,张之洞奉诏入京陛见,黎明在朝房与军机大臣王文韶(1830-1908)遇,王偶语张在湖北办教育为天下先以誉之。张自诩其重大者为派学生东渡,开办文武高等及方言学堂。王冷笑,从袖中取出《湖北学生界》一册给张看。张阅数页无语。下朝后,即电嘱鄂督以后少派学生出洋,并下令将《湖北学生界》的主要撰稿者刘成禺(1835-1925)、张继煦等电调回鄂。[14]老谋深算的慈禧太后(对于湖北大举兴学及派遣游学生,也颇怀隐忧。1907年,端方(1861-1911)由湖北巡抚调任直隶总督,入京晋见时,慈禧对端方说:“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15]”而几年后的事实,证明了慈禧的嗅觉是十分敏锐的。
参考文献:
[1]《张文襄公治鄂记》,第7页
[2]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商务印书馆1943年刊本,第173页。
[3]《张文襄公奏稿》卷2,第34页。
[4]张之洞《奏议》卷17,第11页。
[5]《张文襄公奏稿》卷21,第21页。
[6]《张文襄公奏稿》卷32,第12页。
[7]辛亥年两湖总师范学堂同学录所载与同年武昌起义在军政府任职者对勘所得。
[8]各学堂规章制度,均见《张文襄公奏稿》卷34,第13-20页。
[9]《端文愍公奏稿》。
[10]见《湖北学生界》第2期。
[11]见果育轩刻本《宫保四歌》第七页“学堂歌”。
[12]《张文襄公全集》电牍,卷195,第16-17页。
[13]李书城:《学生之竞争》,《湖北学生界》第2期。
[14]《辛亥首义回忆录》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1页。
[15]《高高原随笔》。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