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溪章氏(3)

辛亥革命网 2011-05-03 00:00 来源:《寻根》2004年03期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一年多以前,承王立嘉先生寄来《钱江晚报》剪报,题为《瑞典王子湖州寻根记》。此文主人公罗伯特•章源出荻溪章氏,而荻溪也是我的家族

  关于荻溪章氏初期生活情况,最早略有记述的文献应是七世廷宏与八世合写的《霞桴公行述》。霞桴公即6世嘉猷,生于明崇祯丁丑(1637年),卒于康熙辛卯(1711年),他的一生正好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由大乱而大治,并且在晚年还被地方官员举荐,享受了“乡饮介赛”的荣誉。嘉猷少年时代,为家计所迫,十四岁就“奔走四方”经商,幸好赢利尚丰,家庭经济状况才有明显改善。晚年“藉是优游田园,间或以余赀结方外缘”,可见至少已是小康人家。其后随着康熙盛世的到来,章氏家庭经济渐趋富裕。据《湖州府志·孝义传》记载,嘉猷不仅为章氏此后的繁衍发达奠定了最初的经济基础,而且对荻溪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与风气改善,他做过某些贡献。

  荻溪章氏的“随寓占籍”似乎有两重性,既有落地生根的移民精神,又有落叶归根的乡土情结。荻溪章氏族人很多也具有这种可贵的移民精神,他们不屑于单纯从先辈的辉煌中寻求精神慰藉,更不愿株守在祖宗遗留的有限基业上为生存而挣扎,他们宁可走出家乡,走向未来,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创新的基业。清朝中叶以后,不仅是由于人口的过于密集,而且还因为吴兴地区这片狭隘的空间,已经容纳不了移民精神的猛烈涌动,荻溪章氏于是又出现一拨往外地寻求发展的热潮,或经商、或游幕、或投军、或远仕、或留学。正如《中国商业史》的作者王孝通早曾指出:“浙人性机警,有胆识,具敏活之手腕,特别之眼光。”及至清末民初留学潮兴起,荻溪章氏在海外留下足迹者亦渐增多。值得提出的是章氏家族女性成员中出国者亦渐多。

  荻溪章氏自清末以来,受新式教育、高等教育者甚多,并且能够在浙江以外的南北各地,特别是在许多大城市落地生根,形成一个又一个新的支脉。但是他们无论离乡多少年,繁衍多少代,始终保持着吴兴的籍贯,牢记着荻溪这个根。作为章氏17世的罗伯特,虽然母亲是瑞典人,又出生在瑞典并成为一个瑞典亲王的继子,却能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到湖州来寻根,实现了祖辈的遗愿,这正是落叶归根心理的潜在传承。

  我家属清芬堂一支,11世岳佑以前大多生活并安葬于故土。12世节文(1798~1873)长期游幕在外,节文大约是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至道光十七年林则徐先后任东河、两江总督时入其幕府,宾主关系堪称融洽。节文最后就是由于冒雪清查“游勇滋事”,病死在代州任内,葬于山西阳曲县沙河村。

  节文有3子。长子棣少时侍父于河南任所,以后又随山东巡抚张曜出征关陇,及至光绪八年左宗棠总督两江(从陕甘转任),“首先奏调奉旨发往江南差遣委用”,此前在甘肃工作近十二年。终以积劳成疾,于光绪癸未死在津沽出差途中,三年以后始归葬于钱塘章家园(今杭州第二中药厂后山),这是我家在杭州另辟的墓地。但是他的两个弟弟楠与桐,却生于山西,长于山西,工作于山西,永远安息在山西的土地上。

  楠有2子6女。长子启瑞、次子世恩曾赴欧美各国考察军政,皆葬于太原东门外剪子湾沙河村。六个女儿中有两个出嫁在山西,一在陕西,一在甘肃,一在河北,只有一个回到南方(江苏)。桐无后,以世恩子兆春兼祧。兆春长期在河南工作。死后以后人祭扫不便,归葬杭州章家园与伯祖相伴。妻言氏归养我家,其子学源一支则长期侨寓于河南。

  棣的长子维藩是我的曾祖父,幼随其父(棣)“宦游齐鲁晋陇间,”除参议军事外,负责在哈密等城安排屯垦。左宗棠督师出关,“委以转运军实,往来冰天雪窖之中,飞挽储胥,士马腾饱,其坚忍勤,有人所不能胜者”。后经左宗棠以知州上荐,曾任安徽无为州知州,先后调权怀宁、宣城等地。甲午战后绝意仕途,才38岁就“陈情乞养”,转而投身实业,先后创办益新面粉公司(芜湖)、宝兴铁矿公司(当涂),其3子诸孙遂定居于上海、芜湖等地,基本上以上海为各自新的创业的出发点。我家虽迁于山西三世,再迁于皖、沪亦三世,但世代谨守族训、族规,对湖州、杭州三处祖坟仍然每年祭扫未曾稍辍,直至1949年以后情况有所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