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辛亥革命网 2011-05-10 00:00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作者:李文海 查看:
二、经过艰难而执著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近代,由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案,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的农民英雄们,幻想在绝对平均主义的基础上构建没有剥削、人人温饱的理想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通过洋务运动,力图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前提下,依靠西方列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中国的经济,求强求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设计了一个依靠光绪皇帝推行维新变法,通过政治变革,有限度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纲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提出了完整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方案。这些历史人物,都以自己的历史活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过有力的推动。但是,所有这些方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没有能够实现。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真理艰难历程时指出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70页)
只有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分析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通过长期斗争实践的摸索,才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前面说过,这条道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相适应,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当代中国惟一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科学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在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步任务,也已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新的世纪里,中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必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里,要实现民族的振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极为艰巨而又全新的事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8页)正是这样的情况,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时,不能不备尝艰辛,并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阻碍民族振兴的反动势力,总是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总是要凭借手中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力量,扼杀和镇压人民的解放事业,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为此,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二是人们在探索民族振兴之路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可能不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历史正是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斗争中,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付出过英勇的牺牲,同时,也有过失误和挫折,有时甚至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人民的利益,总是勇敢地自己起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一种表现。而且,今天的正确认识,也包含了对错误和挫折的沉痛教训的吸取在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格外珍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理论成就。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然是一个没有成例可援的创造性事业,当然不会是一条没有任何艰难和风险的“平安大道”。我们应该看到,目标已经确定,但征程还很漫长;道路已经开通,但探索并未终结;基础已经牢固,但挑战依然严峻。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渝地沿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历史地成为实现民族振兴的核心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团结。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共同参与和团结一致的顽强拼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是无法想象的。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49页)“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团结,需要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经过80年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的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人民的核心,这正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历史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经过80年的斗争,同全国人民一起,把一个贫穷落后、濒临灭亡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在新的世纪,也一定能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继续拼搏,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再经过半个世纪左右的努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胜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