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0 00:00 来源:史学集刊 作者:李文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该文是今年5月30日李文海教授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关于历史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在学风问题上,还有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坏风气,也值得提出来说一说。拿史学研究来说,存在着这样的三风:一个叫贵族风,一个叫媚俗风,还有一个叫时尚风。所谓贵族风,就是从研究内容到表达方式,完全不考虑社会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就像马克思曾经批评过的,把学术研究完全看作是自娱自乐的手段,不食人间烟火,一味孤芳自赏。有人开玩笑说,现在的博士论文的标准,往往是博士生导师也看不懂的才行。其实,能够用明白通畅的语言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才是真正的高手,这就叫“深入浅出”。退而求其次,必须要费好大的劲,绕几个弯,才能把稍为复杂一点的问题讲清楚。等而下之,就是用生造出来的名词概念组织成佶屈聱牙的文字,去表达一些浅薄苍白的内容,这就糟糕了。姑且把这叫做“浅入深出”吧。

  这也许能唬人于一时,长此以往毕竟是不行的。所谓媚俗风,就是一味地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忘记了人文学科有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使命和作用。至于时尚风,齐世荣先生在他的报告中已经有非常生动和深刻的分析,学术研究,总不能像时髦女士打扮自己一样,成天考虑“画眉深浅入时无”,这一点,我想不需要再作重复了。

  关于学风问题,还想说一点,就是真正贯彻“双百方针”的问题。平心而论,现在,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地进行学术问题的讨论或者争论,这种风气还不能说已经完全形成了。要么各说各的,互不交锋;要么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平心静气地谈学术,就事论事地说意见,讨论问题时真正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似乎还很少见到。我认为,这种风气,值得很好地提倡,这对于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繁荣,是十分重要的。

  (5)史学队伍建设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队伍问题是根本。队伍建设不好,史学的发展,史学的繁荣,都谈不上。队伍建设涉及的方面很广,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别的都不说了,只是对中青年学者提一点希望,希望你们能够迅速跨越我们这个“过渡的一代”,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成绩。在去年的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上,金冲及同志讲过一句名言,说我们这一代是“前不如古人,后不如来者”。这里所说的我们这一代,当然不包括田余庆先生、齐世荣先生这样老师一辈的人在内。我们这一代成为“过渡的一代”,没有那么多、那么大的学术成就,当然我们觉得心里很惭愧,但毕竟我们还可以找出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的理由。你们可就不行了。你们搞学术,已没有那么多的干扰,不需要经历那么多的曲折。如果你们不大大超过我们,就无法向历史作出交代。所以,我们衷心希望,在你们中间,真正产生出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学术大家来。这样的学术大家,只要不是自封的,“包装”出来的,或者是假冒伪劣的,实在是愈多愈好,中国的历史学就愈有希望。

  时间已经到了,我的结束语也就此结束。

  谢谢大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