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明的军校管理教育

辛亥革命网 2011-05-21 00:00 来源:云南教育•高教研究 作者:熊志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现代军校教育离不开网络的技术支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现代教育平台,在向世人展现其无穷魅力和美好前景的同时,也暴露

  近代以来,中国进入每一个时代都迟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唯有进入网络时代没有迟到,几乎与欧美同步。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一道必须跨越的文明门槛,任何犹豫、彷徨和无所作为的论见都于事无补。军校管理教育必须立足网络时代的深刻变革,适应新环境,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网终文明更新军校教育理念,着眼于管理育人,寻求管理教育的准确定位。

  

  传统的军校管理教育模式与相对封闭的军校社区生活相得益彰:军校校园的围墙屏障阻隔了外界环境对军校社区的影响,保证了管理教育工作的有效运作;严格规范的军事科层制管理模式,正统、权威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了军校社区的一方净土。然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肇始于20世纪末的信息高速公路,如今已经成为信息流通的新工具、大众传播的新媒体、经济全球化的新动力、教育信息化的新载体。目前,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已经建成两万公里的高速传输网,成为中国第二大互联网络;建成开通了远程教育的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CERNET和教育卫星网的高速联接,构成了网络文化的“天罗地网”。“上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年追求的新时尚。与此同时,现代网络技术和网络教育也在军队院校迅速发展,互联网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量能“撞倒”了军校校园的围墙,突破了军事社区相对封闭的时空界限,广泛进入学员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随着新军事革命和军事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军校教育平台正在形成。同时,网络犯罪、网络信息恶化、网络幽闭症、网络安全等问题也与日俱增。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统计,截止2002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上的计算机总数超过2000万台,中国网民达到5910万人,18~21岁的网民占上网人数的3914%,其中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人群占5716%,接近1300万人。这说明军校学员上网并非异常,而是网络时代大众传播变革之使然。毋庸讳言,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文盲将是那些不懂得利用计算机和信息资源的人。在知识激增、信息膨胀的今大,“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阿尔温·托夫勒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催生并加剧了军事技术革命。从20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到今年的伊拉克战争清楚地表明,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将是以信息战或网络战为核心的战争,谁掌握了制信息权和制网权,谁就能取得战场主动权;而丧失了制信息权和制网权,则无法取得战场主动权,更不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军队院校建立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互联网,拓展学员对各种信息及资料的获取渠道,培养学员使用和掌握网络技术,从而造就网络信息时代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正是军事高等教育适应新军事革命和实现“打得赢”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青年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兴趣爱好广泛、追求自我价值、崇尚个性张扬等特点,关键在于正确引导,注重培养学员的网络文明意识。既要把网络文化视为人类社会共享的文明成果,更要用文明的目光审视网络与信息,帮助学员正确观察和分析各种网络文化现象,以理性的批判精神对待多元化的网络信息。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培养学员理解和运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提高管理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是做好管理教育的重要前提。部分管理教育工作者觉得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教育工作很难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和网络文化知之甚少,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知识结构去塑造、教育学员,管理教育工作自然不得要领。强调培养学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并非排斥教育者的作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明的发展不但不会削弱管理教育者的作用,反而对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校管理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管理育人”的神圣职责,努力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研究行之有效的网上教育方法,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发现学员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如在网上开设思想政治工作信箱,充分利用聊天室和BBS与学员交流。采用这种形式,学员不必担心被抓住“小辫儿”,容易敞开心扉,有利于管理教育工作者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学员的思想活动。只有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管理教育工作者,使管理教育手段现代化,才能确保管理教育对军校社区环境调控的主动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只有基于网络文明理念的军校教育管理才是应对网络时代各种挑战的最佳途径。

  基于网络文明的军校管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丰富军事社区的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地位。必须大力加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实校园网站和网页内容,使校园网对学员有强大的吸引力。要深入了解网上的“自由人联合体”,掌握思想动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针对性和凝聚力。当前学员上网日益普遍,上网人数持续增长,不同文化的影响和冲撞必然加剧学员的思想观念冲突。“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网络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巨大隐忧。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网上的影响力,弘扬“三个代表”的时代主旋律,突出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科学信念和正确信息对学员的吸引力。

  开展管理教育工作的过程,既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也是运用丰富、正确的网络信息,影响学员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少数学员上网成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网上行为无人监督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目前学员上网地点主要集中在学院计算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校园周围的网吧。对学员外出上网,可以通过加强教育,严格请销假制度,控制外出人员时间等加强管理。然而对学员在学院图书馆和机房上网的管理却有一定的困难。学员队干部不可能每时每刻盯着学员。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和院内机房的管理,安排专职的网管或安装“学生浏览器”软件实时监控学员的上网行为,实现不良网站全封堵、游戏网站有限制、上网聊天能监督、上网时间可设定。通过创制网上管理教育工作软件,深入开发网上资源,全方位开展管理教育,寓教于乐,沟通心灵,使管理教育工作深入学员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员寻求网络文明的真谛,抵制网络垃圾的负面作用。文明的网络文化要贴近生活,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精神家园。园区网建设的触角要延伸到院校教学、文体设施、图书馆、后勤、校园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调动学员主动参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把园区网作为“网上之家”,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

  基于网络文明的健康校园文化,应当创造格调高雅的军校信息空间,抵御不良网络信息对学员的诱惑和腐蚀。网络文化的随意性、自发性和虚拟性,对军校的科层组织和团队精神具有腐蚀瓦解作用,要在严格军队组织纪律和管理教育有序运作的同时,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军事社区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自律性、自觉性和规范性。源于军营的校园文化以其突出的军人意识和强烈的认同感,把一所院校的全体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军校学员的健康成长。传统的校园文化形式中有效的东西固然要保持,更重要的是针对网络时代特点大力创新。目前,军校校园文化的许多形式还是沿袭多年的“老面孔”,尽管内容正确,但形式陈旧,对学员的影响远不及蕴含现代色彩的网络文化。先进的文化内容如果没有先进的形式来反映,就很难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因此,军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跳出旧的巢臼,创造性地探索出一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对青年学员有强大吸引力和内化功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