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及其《劝学篇》

辛亥革命网 2011-06-14 00:00 来源:光明网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尽管《劝学篇》的许多具体论点论据已成明日黄花,但它关于文化的内—外、本—末、体—用、常—变、动—静之辨,关于文化的民族性保持与
 

  近代中国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历史关头,敏感的梁启超称之为“过渡时代”。而面对这种“过渡时代”,各个不同的政治和文化派别所作出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抗拒“过渡”;有的致力于探究“过渡之道”,所设计的方案又有差异。就清朝统治阵营而言,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便分化出顽固派与洋务派两大集团。顽固派如同治间大学士倭仁、光绪间大学士徐桐声言,“道”和“器”均应一仍其旧,纲常名教不得有丝毫改易,从而坚持抗拒“过渡”的立场。洋务派则有限地赞成“过渡”,他们主张“变器不变道”,即在保存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留心西人秘巧”,提倡学习“西技”、“西艺”,也兼及“西政”,并在他们主持的部门和地区兴建近代化的军事和民用工业、修造铁路、创办学堂、组建新式陆海军。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当朝大臣有奕訢、桂良、文祥;疆吏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张之洞是后起者。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进士。早年任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内阁学士等职,曾是著名的清流党人。光绪七年(1881年)补授山西巡抚,开始由清流党向洋务派转化。光绪十年(1884年)署理两广总督,正式展开洋务建设,中法战争期间,竭力主战,并起用老将冯子材,奏请唐景崧率师入越,会同刘永福所辖黑旗军抗法,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光绪十五年(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此后在督鄂及暂署两江总督的近二十年间,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筹建芦汉铁路,兴建各类学堂,大量派遣留学生,组训江南自强军、湖北新军,造成一种耸动朝野视听的格局,张氏长期坐镇的武汉,继上海、天津之后,成为又一洋务基地和实力中心,张氏的势力亦“由武昌以达扬子江流域,靡不遍及”(《张文襄公大事记·张文襄在鄂行政》)。 

  由于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是主战派健将,赢得“天下之望”;而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实绩更使他声名大振,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被舆论界推重为“朝廷柱石”。1895年康有为发起成立强学会,曾对暂署两江的张之洞寄以厚望。张之洞则企图利用强学会扩大自己的影响,遂捐银五千两,列名入会,以后张又成为上海强学会的发起人。1896年张之洞返回湖广本任,曾札饬湖北全省官销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同年秋冬之际,《时务报》连续发表梁启超、徐勤等人批评朝廷丧权辱国和种种社会弊端的论文,张之洞认为是“越轨”文字,便指示汪康年对梁启超加以掣肘。 

  1898年初,随着维新变法的深入,坚守纲常名教的张之洞与这个运动的矛盾也愈益尖锐。同时,作为宦场老手的张之洞“深窥宫廷龃龉之情与新旧水火之象”,知道清廷的实权掌握在反对变法的后党手中,遂“预为自保计”,于1898年4月撰写《劝学篇》。张之洞后来这样追述写作《劝学篇》的原委:“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抱冰堂弟子记》。此记托名“弟子”,实为张之洞自述)可见,《劝学篇》意在两线作战:一方面批评顽固派的“守旧”、“不知通”;另一方面批评维新派的“菲薄名教”、“不知本”。他企图在顽固派和维新派的主张之间寻找第三条路——“旧学为本,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这便是洋务派文化思想的集中概括。张之洞的这一思想酝酿已久,早在他作京官清流时,便常以“体用”这对范畴规范中华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彼此关系;19世纪80年代初,张氏出任山西巡抚时,便提出“体用兼资”、“明体达用”的论点。不过1898年问世的《劝学篇》将这一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了,以完整的形态构筑了洋务运动的思想蓝图,使“中体西用”成为当时“流行语”。  

  《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余字,“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所谓“通”,指的是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全书贯穿“中体西用”精神,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专制旧制之“阙”,“起”清廷统治之“疾”。张之洞倡导的“新旧兼学”中的“新学”亦包括“西政”,这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西学”=“西艺”的观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等涉及政体的部分讳莫如深。一言以蔽之,张之洞的公式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劝学篇·会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