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究的回顾(5)

辛亥革命网 2014-10-08 15:48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作者:萧致治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9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黄兴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仍有些不足之处。有些领域尚待开拓。即使研究较多的领域,也有待提高研究水平

  三、近20年来研究的新进展

  自1980年以来,由于推行改革开放路线,在黄兴研究中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促使研究黄兴不断深入,从而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兴家世与早年研究。黄兴的家世及投身革命前的情况,过去很少涉及。即使谈到一鳞半爪,也有不少错误。如黄兴这一宗支何时由江西迁到湖南?陈维纶在《黄克强先生传记》中说是明末。随着《黄氏家谱》的发现,证明不是明末,而是明初。又如以前许多黄兴传记,都说黄兴曾在岳麓书院就读。李云汉的《黄克强先生年谱》和陈维纶写的传记,甚至说黄从1888年入岳麓书院,直到1898年才离开,长达十年之久。可是,根据和黄兴当年同学雷俏的回忆,以及入岳麓书院的条件,黄兴根本没有进过岳麓。他读的是城南书院。再如黄兴何时首次赴日本,过去有1902年、1901年与1899年三种说法。随着1900年黄兴给他老师黄绍箕的一封信的发现,联系黄本人的言论,证明这三个年份都不对,而是1900年4月。

  (二)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个问题在早年本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辛亥革命时就是孙黄并称。孙中山是革命的首倡者,是精神领袖;黄兴是革命的实际领导者。无论革命组织的发展、武装斗争、革命宣传和革命力量的发动,多是黄兴在实际主持。诚如有人说的:“在精神领导方面,革命党人没有可与孙先生比的;在实际领导方面,革命党人中也没有可与黄先生比的。这是辛亥革命的双绝,允为开国二元勋”[2]。后来,由于黄兴去世早,孙中山在黄去世后又领导了护法战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特别是国民党的正统宣传,黄兴的事迹由此隐而不彰。以至谈到辛亥革命,只谈孙中山而很少谈黄兴。经过近20年的研究,黄兴的历史地位已有提高。去年,武汉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英志主编的《孙黄共和时代》,就是按照孙黄携手,共同缔造共和国这个基调写的。

  (三)黄兴的军事斗争。辛亥革命主要是一场武装推翻清朝的军事斗争。这场斗争的发动者是孙中山,具体的领导和发动工作则主要是黄兴。近几年,有好几篇文章讲述了黄兴的军事思想和他领导的武装斗争。1999年,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南开大学李喜所等著的《黄兴的军事理论与实践》,对黄兴的军事思想、战略战术以及领导过的历次武装斗争,均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作者把黄兴的军事理论放在由旧的封建的军事体系向新的近代的军事体系的变革中来考察,称赞黄兴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当之无愧的新式军事家,并且承先启后,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根基。

  (四)黄兴与二次革命。多年来,一些学者依据一些名人事后的追述,逐渐形成一种几成定论的观点,即孙中山主张宋案后立刻武力讨袁,黄兴坚持法律解决,以致坐失时机,导致二次革命失败。近年来,俞辛@①和石彦陶等人根据当时的日方档案材料等仔细进行研究,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孙中山武力讨袁有过形成过程。俞辛熔把宋案后孙中山的态度分成6个阶段,只有第三、五两阶段是主张武力讨袁。另外,黄兴也不是单纯寄望于法律解决,而是作了多种考虑和准备。对于武力讨袁,黄兴不但反复考虑过,而且作了多方面的努力。过去的评论是不正确或欠全面的。

  (五)黄兴与护国运动。对于黄兴与护国运动,过去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由于黄兴远在美国,未及直接参加讨袁斗争,因而在护国运动中,黄兴的作用不大。近年学者经过仔细考察,认为黄兴寄居美国,并非企图躲避,而是别具用心,并且具体列举了他有四大贡献:一是揭露袁氏罪恶,开展反袁宣传;二是团结反袁力量,努力扩大反袁队伍,组成反袁联合阵线;三是筹款购械,支援护国战争;四是筹划讨袁全局,力主反袁到底。因此,黄兴不是作用不大,而是作出了别人无法替代的贡献[3]。

  (六)黄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与品德的研究。黄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过去很少探讨,近年随着对黄兴研究的深入,对他的政党政治、建国主张、实业建设思想、文化教育思想均有文章评述。黄兴是一位品德高尚的革命家,对他品德的评论,近年也有几篇文章发表。这些文章的发表,大大扩展了黄兴研究的范围,促进了黄兴研究的深入。

  (七)黄兴的人际关系研究。以往对人物的研究,就人物论人物的单线研究比较普遍。但是一场重大的社会政治斗争,常常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一个领袖再英明,如果得不到一大批同志的协力,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他将一事无成。从这个角度来说,探讨人际关系应是黄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有不少文章探讨了黄兴与各方人物的关系。由我主编的《领袖与群伦——黄兴与各方人物》一书,就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汇集。出版后,史学界评论是“人物研究的新开拓”,“黄兴人际关系的生动展现”,使黄兴研究由个案研究转向多元群体研究,开辟了黄兴研究的新途径、新领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