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孙中山的研究工作(2)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金冲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国内孙中山研究工作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深入,还需要扩大,既要加强宏观的考察,又要加深微观的剖析,并把孙中山同他所处

  因此,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研究他的学说和主张,一定要把它同孙中山在实际生活中所处的那些复杂的环境和他在革命实践中苦思焦虑地思索的问题紧紧地连结起来,并且始终要把它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发展过程来理解。这样,许多问题才能得到如实的说明。

  在孙中山身上,思想家和实行家的品格如此紧密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我们的研究工作,自然需要切合这个特点。如果只是用“学理的推论”的方式来研究孙中山的思想,进行一些冷冰冰的、静止的、图解式的解剖,不仅难以得其真相,也当为孙中山先生本人所不取。

  第三,孙中山的学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有其源,也有其流。它的源,有如前述,应该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实际生活中。它的流,也就是孙中山构筑自己学说体系的各种思想资料,可以远溯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欧美流行的各种社会思潮,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年正在活动着的政治家、思想家。这样众多的纷纭复杂的思想资料,对孙中山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哪些影响,又是怎样地影响他的?这是一个内容丰富而我们又研究得很不够的巨大课题。

  拿西方思想的影响来说,研究这个课题,不仅需要分别地考察达尔文、卢梭、孟德斯鸠、亨利·乔治、约翰·穆勒、威廉斯、微耳和等人在哪些方面对孙中山有过这样那样的影响,还需要综合地考察各个特定时期(例如孙中山伦敦蒙难前后在英国的居留时期),他所能接触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和哲学思潮流行以至消长的情况。努力挖掘孙中山当时阅读过哪些书籍、接触过哪些人的历史资料。分析一下:在当时众多的思想流派中,为什么大量的学说并没有在孙中山思想上留下多少痕迹,而独独这些观点对他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他又是怎样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和自己原有的思想体系出发去选择、改造和利用这些思想资料的?而这些相互歧异以至存在冲突的思想资料,在被孙中山兼收并蓄时,他又是如何处理与吸收,熔铸成自己的学说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分主次地平列或罗列现象是不能把事情说清楚的。

  当然,这种探索一定会受到资料不足的限制。但有些作者对人们原来不太清楚的问题写出了材料充实、对人很有启发的论文。可见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不够也是事实。

  再拿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来说,我们自然不同意象戴季陶那样把孙中山打扮成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来道统的继承者,把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看作孙中山思想的核心;但是,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的大政治家和大思想家,是不可能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割断联系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确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好几位作者把孙中山在知行观等问题上所作的哲学思考,放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长河中考察,指出它同前人学说的关系和它本身独具的历史地位,这对读者是有启示的。在近代中国文化思想领域内,东西文化的接触、冲突和相互影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孙中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也是值得研究的。

  第四,孙中山的活动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人行动。从兴中会到中国国民党,三十年间,在他周围总是集结着相当大的一批社会力量,积极地活动着,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支力量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他们中间,有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章太炎、蔡元培、于右任,有廖仲恺、朱执信、宋庆龄、何香凝,有胡汉民、汪精卫、邓泽如、张继、邹鲁、林森、居正、冯自由,有蒋介石、戴季陶、张静江、吴稚晖等等。这么多并不相同的成分为什么会长期团聚在孙中山的周围?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以后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分化和组合?这种分析和研究,在中国近代的阶级关系和政治斗争的历史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又如,人们在研究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言论和主张的同时,对同盟会领导的一些重要报刊,如《民报》、《民立报》等,都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实践证明:要是忽视了这一方面,对孙中山这一时期思想和活动的认识将会是不完全的。辛亥以后,人们对这个时期孙中山本人思想言论的研究固然也不够,而对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以及孙中山逝世前的中国国民党所领导的重要报刊,如《民国》、《建设》、《星期评论》、《民国日报》等的研究就太少了,这同样不能对孙中山在这个时期的思想和活动有一个完全的了解。

  孙中山逝世以后,由于他在中国人民中享有的巨大威望和三民主义学说在中国社会上的巨大影响,人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三民主义进行研究,并对它作出不同的解释和说明:有的是科学的正确的解释,有的却是歪曲的谬误的解释。其中如胡汉民、戴季陶、周佛海、邵元冲、甘乃光、杨幼炯、叶青、崔书琴等人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怎样解释的?它在中国思想界曾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类思想现象和社会现象?这些,似乎也应该成为孙中山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把自己看作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早在建国以前,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中,就对孙中山的伟大一生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党的其他领导人也有不少重要的论述;一些同志从各个角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写出了一批著作,如胡绳的《孙中山革命奋斗小史》、何干之的《三民主义研究》、艾思奇的《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等。建国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更有了巨大进展。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究竟是怎样评价和研究孙中山的?它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同孙中山的事业有着怎样的继承关系?孙中山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中,哪些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些也都需要继续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阐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