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研究纵览(4)

辛亥革命网 2016-06-28 15: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沈传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发生百年来,大陆出版的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近十年来大陆学者

  (二)关于毛泽东与辛亥革命

  1、在中共领导人中,毛泽东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评价最早、最深刻。范忠程指出,受辛亥革命影响,18岁的毛泽东弃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离开了部队,继续到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研究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和途径。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他开始用新的思想和方法,观察和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共领导人中,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论述的时间最早,内容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要数毛泽东。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伟大事业,全面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意义,深刻总结了它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把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财富,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教育干部和群众。(参见范忠程:《毛泽东与辛亥革命》,《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

  2、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王佩良就毛泽东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进行了梳理:一是评价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赞扬了他的坚韧、谦逊、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二是论述了辛亥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度赞扬了辛亥革命的功绩,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三是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原因在于敌人势力强大,自己的力量太弱。教训主要有,要分清敌我友,要唤醒民众,枪杆子里出政权,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参见王佩良:《毛泽东论辛亥革命》,《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鲁振祥认为毛泽东评价辛亥革命的特点是把它放在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加以考察。(参见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党的文献》2002年第1期。)

  3、辛亥革命前后,毛泽东的思想处于过渡期。阳信生认为,毛泽东当年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系并不密切,他在辛亥革命之后短期参军不是一种自觉的革命行动,而只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热血青年的政治冲动;辛亥革命后,他一度排斥暴力革命,主张用和平手段改造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是毛泽东的思想由改良向革命转变的过渡期。(参见阳信生:《毛泽东与辛亥革命关系新探》,《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此外,王志蔚把毛泽东和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鲁迅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主要侧重于从思想上惊醒国人,探索改造国民精神之路。而毛泽东则不但从思想上,更从政治上汲取经验智慧,探索改造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方略。(参见王志蔚:《毛泽东对鲁迅辛亥革命反思的历史超越》,《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第6期。)

  (三)关于吴玉章与辛亥革命

  吴玉章是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行动的中国共产党人,杨尚昆认为他“在我们党的历史以至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杨尚昆:《一辈子做好事,一贯的有益于革命--缅怀吴玉章同志》,《人民日报》1984年4月4日。)。李静、陈秋月分别撰文对吴玉章参加辛亥革命的过程进行了考察。吴玉章在留学日本期间积极组织革命活动,是同盟会早期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同盟会的领导工作。1907年筹建了共进会,使同盟会增加了外围组织。他创办进步刊物《四川》,策划并参与了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针对清朝权贵的暗杀活动,并参与了广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他策动四川荣县独立、内江起义,首开辛亥革命各地起义独立之先河。(参见李静:《吴玉章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陈秋月:《辛亥革命的发动与吴玉章的作用》,《世纪桥》2009年第5期。)

  (四)关于李大钊与辛亥革命

  周新娟、秦凌认为,李大钊的民众观和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由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李大钊没有直接参加辛亥革命的斗争,但他对辛亥革命的发生热烈拥护,对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共和制度欢欣鼓舞。辛亥革命影响着李大钊的思想发展,促使其民众观和民主共和国思想初步形成。(周新娟、秦凌:《李大钊与辛亥革命》,《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