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会领袖刘静庵

辛亥革命网 2011-07-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阳功雄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百年,应重新考证那段历史,客观公正定论刘静庵及日知会对辛亥革命之功:改造长江流域会党、湖北新军为推翻满清皇朝的革命武装、创

  被历史长河湮没极深的辛亥革命元勋、日知会领袖刘静庵,原名刘世文,外出革命后,以乳名贞一代之,字静安(敬安),别字家运,1875年出生于湖北潜江梅嘴一世代书香家庭。他幼承父教,饱学诗书,早年接受新思想,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宣统三年(1911)五月十六瘐死狱中,卒年36岁。民国初,被民国政府追赠“大勋位”。[1]

  改造长江流域会党、湖北新军

  “会党”是孙中山等民主革命领导人对鸦片战争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民间秘密团体的总称。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反清革命由公开转为秘密,火种未曾熄灭,尤其长江汉水流域、东南沿海等地革命活动此消彼长,持续不断。但因山堂林立、派系复杂、各自为阵,一直未成气候。早期民主革命,革命党领导人从当时实情出发,视会党为可争取的重要革命力量,许多人加入会党,领导会党,如孙中山、陈少白、黄兴、陶成章、秋瑾等。[2]作为早期民主革命领袖,刘静庵也是如此。他早年参加革命后,凭着渊博的学识,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经多年努力,逐渐将长江流域会党联合统一起来,改造成为以“推翻满清皇朝,建立人人各尽天职的共和国家”为宗旨的革命武装。

  据刘静庵嗣子刘应松之妻金氏[3]等人文革十年动乱后回忆,刘应松在世时,曾用较长时间整理过刘静庵的遗言遗物,并嘱咐金氏精心保存,防腐防蛀。1951年,土改复查抄家时,这些珍贵的文物全被烧毁。刘应松任武汉某师范校长时,与金氏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有关养父静庵与日知会之事,刘静庵弟媳(刘应松之母)魏氏[4]在世时,也与后人常常谈起刘静庵。家乡梅嘴地处汉江支流东荆河东岸,距潜江县城十余华里。清末民初,依托便利的水上交通,商贾云集,每天停靠梅嘴码头的商船络绎不绝,集镇规模比当时潜江县城要大,有“小汉口”之称,一些江湖隐士常游历于此。刘静庵,早年耳闻目睹满清之残暴,国势之衰弱,民众之苦难,立下大志,以“挽救民族于危难,拯救民众出火海”为终身抱负。15岁拜一江湖隐士为师,离家外出,传播种族革命思想,走上职业革命之路。起先主要活动于长江汉水流域,之后涉足东南沿海等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在武昌,曾参与组织策划庚子起义,因属幕后,未曾受到满清官府的通缉和追捕。

  庚子起义失败的惨痛教训,让刘静庵深感“欲掀翻帝制,建立共和,则必经动员民众,而动员民众者,则首推运动新军,以掌握武装,故极思‘亲身入伍,求达其志’。”[5]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刘静庵精心准备,亲入虎穴,钻入敌之心脏。经张朗村、范腾霄介绍,加入湖北新军,在黎元洪任管带的护军马队第一营当兵。入新军后,他遵守军规,操练刻苦,进步很快,令战友们很是佩服。大家见他更是谈吐非凡,有学问,明事理,待人和善,都乐于与他相交。他便常常利用休息之隙,向战友们宣讲革命道理,在军中发展革命同志。《清史·革命党人列传·刘敬安、朱子龙》对刘静庵在新军时革命经历有所记载:“敬安知民族大义,而又识敏,烛几先,偕施南人余庆云投湖北护军马队第一营充士兵。逾岁以正勇随黎元洪改隶前锋营,旋升护弁,襄办纪室,乘间与营中兵弁交接,灌输革命学说,并与范腾霄、濮以正、李亚东、黄公征、钱保青等组织武库所,研究学术,及黎元洪迁混成协统领,刘亦随之。”[6]在湖北新军,刘静庵不仅注重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同志,更是抓住在黎部任书记,负责招募新兵之便,将大批会党骨干招入新军。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自叙》记载:“倘张之洞有招兵事,刘敬安必先知,因刘在南湖马队营黎元洪营部充书记,胡宗琬即用秘电招会党来入伍。”“入伍之先,必受科学补习所之秘约。约中大意,谓吾汉人四万万,亡国于满清之手,已二百数十年,受尽苦痛,诸君此次入伍,务学成健儿,待时机至,即起而革命,光复汉族,为一定之宗旨。其时,张之洞所募新军,大半科学补习所介绍之新货也。”[7]

  刘静庵任黎元洪协统领书记的一天,黄兴用隐语给他的内容涉及密谋长沙起义的信,被混成协主文案刘雅亭拆开,刘雅亭看信后,大为惊骇,将信呈交黎元洪,黎元洪觉得刘静庵在新军帮助自己不少,是一位难得的救世之才,不忍加害,找范腾霄商量,将来信烧毁,不予深究,让刘静庵称病离开新军。刘静庵离开新军后,往在武科所,在胡兰亭、曹亚伯先生帮助下,在圣公会谋到司理差事。之后不久,便筹组日知会,重聚新军中革命党人,以武科所(日知会)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组织集会演讲,宣传种族大义,发展革命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为提高宣传效果,他组织人员谱写军歌,在军学界传唱,联系吴贡三、殷子衡将日知会骨干撰写的《猛回头》、《警世钟》、《德占辽东》、《破梦雷》、《训兵谈》、《作新民》、《孔孟心肝》等编印成册,连同同盟会《民报》等进步书刊,由朱子龙负责,安排军中同志带回军营,等夜间或士兵出勤之时,将这些小册子塞到士兵床上。士兵们看到这些书刊后,都偷偷阅读,有的退伍老兵还乡时,又将这些小册子和革命歌曲带回老家,进一步传播。[8]一些经革命思想熏陶和严格军事训练的退伍士兵,离开新军后,许多人回到会党,领导会党、改造会党。在日知会(武科所)领导下,新军与会党相互渗透,关系日益密切,血浓于水,成为推翻满清腐朽皇朝的革命武装。《清史·革命党人列传·刘敬安、朱子龙》载:“武汉党人大多出自新军,初以日知会总其成,主之者则刘敬安也。”[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