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2)

辛亥革命网 2016-06-28 15:1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谷小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较长时段的角度观察,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20世纪前四分之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两大事件之一,它们不但各自对中国历史演进造成重

  其二,其中的另一部分人,主要是年龄稍轻者,虽然未曾亲身参与辛亥革命,但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他们所受的影响主要仍是来自资产阶级革命派及其所宣扬的民主革命理论。

  陈独秀、吴玉章、李大钊、朱德、董必武、林伯渠等是第一类人中的著名代表。以陈独秀为例。陈出生于1879年,比较完整地感受及经历了清末民初政治与思想的大变动;其思想也几度飞跃,常变常新,呈现由改良派、革命派而共产主义派的发展轨迹。1901年赴日留学,不久受自立军起义失败、与革命派张继等人接触以及各种革命书刊的濡染等影响,思想转趋革命。1902年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派事业,是革命党在安徽地区组织与宣传的重要人物。武昌起义爆发后,陈独秀四处奔走,与安徽同盟会员管鹏、吴旸谷等运动新军响应,劝说朱家宝反正。11月安徽独立,随即出任都督府秘书长。民国成立后,积极参与革命派领导的反袁斗争。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动新文化运动。

  3  学生辈思想受民主革命理论影响

  与陈独秀、吴玉章等辛亥革命亲身参与者有所不同,毛泽东、恽代英、周恩来、瞿秋白等人的经历则代表了早期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的另一种关联。

  以毛泽东为例。毛泽东1910年入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其间阅读《新民丛报》等康梁派书报,思想倾向维新。1911年春,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那里,首次读到革命报刊,知道革命党人的事迹,“激奋之下,写一篇文章贴在学校墙壁上,第一次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主张由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组织新的政府,反对专制独裁的清王朝”。武昌起义爆发后,毛泽东投笔从戎,成为驻长沙起义新军二十五混成协的一名列兵。民国后,身为学生,心忧国事。1918年4月,与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呼应新文化运动。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开始接触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中的学生辈,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可能亲身参加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由于没有亲历1905~1907年间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思想决战,加之清末立宪运动兴起的时代氛围,他们往往对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兼收并蓄,并未出现如师长辈那样的自觉抉择过程;但就他们的思想格局而言,大体仍在革命派所宣扬的民主革命的范畴之内。

  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准备了条件

  如上所述,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在信仰马克思主义之前都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辛亥时期的经历和思想影响虽然只是他们个人成长及探寻救国大道的起始阶段,却为下阶段寻求更贴近中国国情的救国门径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对早期共产党人思想启蒙的重要影响,颇能彰显辛亥革命打开中国社会进步闸门的伟大意义。此段历史的亲历者林伯渠在纪念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文章中提到:“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古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也不能因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忽视它本身的光芒,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

  文中提到的“青年”之所以低估辛亥革命的意义,除了个人经验的匮缺,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未能细究后一场革命与前一场革命的内在渊源。显然,作为“青年”师长辈的林伯渠认识到了这两场革命的关联,认为辛亥革命揭开了“新的斗争的序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作者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