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网 2016-06-28 15:1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谷小水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较长时段的角度观察,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20世纪前四分之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两大事件之一,它们不但各自对中国历史演进造成重

  从较长时段的角度观察,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20世纪前四分之一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两大事件之一,它们不但各自对中国历史演进造成重大影响,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联。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这前面的部分扯远了嫌太长,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这一认识既体现了毛泽东本人所提倡的古今中外研究法,也包含了他作为事件亲历者的切身体验。

  限于篇幅,本文仅从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思想启蒙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本文所述的早期共产党人,大体是指20世纪20年代中前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1  革命书报“约千数百种” 完成对新知识群体启蒙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军事斗争,也是一场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从事反清革命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输入与传播。这种大规模的宣传运动不但有力配合了军事上的斗争,而且为国内先进群体的思想转向创造了条件。

  革命派对宣传的重视当然源自对中国社会病症的观察。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即指出:“夫天下之事,不患不能行,而患无行之之人。方今中国之不振,固患于能行之人少,而尤患于不知之人多。”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些“能行之人”初步聚集之后,就对通过文字宣传来改造“不知之人”、转移人心有所注意。只是受宣传人才、内容以及维新派竞争等诸多条件的限制,革命派的影响力一度较为有限。进入20世纪后,方“渐入于革命书报全盛时期”。

  进入“全盛时期”的革命宣传事业,不仅报纸、期刊、书籍等各种文字宣传形式全面开花,数量众多,其影响力也从东京、香港、上海等舆论中心梯式扩散,遍及内地,成为国内趋新群体特别是青年学生汲取新知、启发智识的主要来源。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在继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的同时,更借助于与改良派的思想论争,使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据相关统计,1895~1911年间,海内外各地各种革命书报“约千数百种”。如此规模的革命书报在近代出版业刚刚兴起的中国,对于主要借助新媒体获取智识的新知识群体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革命书报在宣传的重点上虽有时而异,但其内容,不外有二:一为宣传革命排满思想,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为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话语系统移植输入,启迪民智,提供了一整套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总而言之,革命派思想宣传基本是围绕“民”字大做文章,意欲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改造成人格完满、各尽其责的现代国民。这样的思想主张对正在形成中的新知识群体思想与行为模式的锻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国建立后,“新”思想文化的宣传获得了合法性,趋“新”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  年长者多是辛亥革命参与者

  早期共产党人的主体是新知识分子,这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体性特征如出一辙。时间上的相近及群体上的同质决定了这两大群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早期共产党人人事及思想上的联系而言,大体存在两种情况:

  其一,早期共产党人中的年龄稍长者往往程度不等地卷入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中,不但思想上受其影响,而且行动上积极参与,成为资产阶级革命阵营的一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