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文风·新意:读尚明轩新版《孙中山传》的

辛亥革命网 2013-08-30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贺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尚明轩老师是大陆较早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他的第一部《孙中山传》出版于1979年,是晚辈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启蒙之书。80年代以后,孙中山

  尚明轩老师是大陆较早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他的第一部《孙中山传》出版于1979年,是我们这些晚辈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启蒙之书。80年代以后,孙中山研究逐渐被冠以“孙学”,大量研究孙中山先生的专著面世,海峡两岸分别组织力量出版《国父全集》和《孙中山全集》,与此同时,对孙中山追随者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孙中山研究的范围,民国史由冷门而趋于“显学”则与“孙学”相得益彰。时隔33年之后,尚老师再次出版《孙中山传》,自然是一部厚积之作。

  再版一部厚积之作

  由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尚氏新版《孙中山传》第二章“推翻封建帝制,创建共和民国”,在全书中最具分量。时间跨度从1892年到1911年。在这并不漫长的岁月里,孙中山由一介布衣,走上革命的道路,联络同志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开创中华民国。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孙中山二十年的奋斗历程:1、“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回顾孙中山从《上李鸿章书》到组织兴中会再到首次武装起义;2、“流亡中矢志不移”,遭通缉的孙中山在日本和美洲从事革命,赴英国被清使馆诱捕,被解救后,考察欧洲社会;3、“努力开拓革命新局面”,孙中山离开英国,到达革命气氛浓厚的日本。他与日本朝野人士来往,和改良派康、梁会谈,试图进行合作未成,孙中山联络会党举行惠州起义;4、“创建中国同盟会”, 1905年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提出,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的诞生;5、“与保皇党大战”;6、“兄弟阋于墙”,同盟会内部的二次“倒孙”风潮。光复会的重建和倒退。7、“坚持武装斗争”;8、“可歌可泣的广州‘三二九’起义”。一共八个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完整地体现了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奋斗历程。

  在本章中,对笔者有很大启发的部分,是关于孙中山先生在此阶段所依靠力量的变化过程的阐述,孙中山早年政治活动的支持者为会党和华侨,尤其是华侨在财力、人力上无私地贡献于革命,最早的革命组织兴中会就是成立于檀香山,华侨是孙中山革命的第一批同志,孙中山本人成为华侨的领袖。1900年以后,各地反清的革命团体逐渐形成,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主张得到了越来越多留日学生的支持。孙中山由早期借助于会党、华侨转向依靠国内的知识分子。书中呈现了孙中山与湖北、江浙、广州知识分子之间的良好关系,特别是1903年以后,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建立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使国内的知识分子普遍加深了对孙中山的认识。将知识分子作为一种力量单独提出,是颇有见地的。

  关于同盟会内部的分裂,本章从二次“倒孙”,到同盟会的分化,直到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的不团结,导致革命的失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一气呵成。作者特别强调虽然同为倒孙,前后两次有别,第一次倒孙主要源于思想上的分歧,即章太炎、刘师培、张继、陶成章等一部分人,受日本社会民主党幸德秋水等人的影响,信仰无政府主义,他们在以下观点上与孙中山产生严重分歧: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上,他们更为深刻,超过孙中山以反清为主的民族主义;政治体制上,他们既不要封建主义,也不要民主立宪制度;在土地问题上,他们要将土地分给农民,而不是实行平均地权;在斗争的策略上,他们主张同盟总罢工而不是直接的武装斗争;第二次“倒孙”,则表现为组织上的对立。通过对以陶成章为首的后期从同盟会中分裂出去的光复会的研究,作者指出此时的“倒孙派”在各个方面均出现了倒退,包括思想上向封建主义蜕变,斗争策略上的荒诞和取巧。通过细致考证,说明“同盟会的分裂是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是一系列政治、思想、策略分歧和人事纠纷发展的结果,既有其时代原因,也有其社会原因。”“同盟会的分裂渊源于思想分歧,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思想分歧逐渐被掩盖起来,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分裂主义、行会主义和山头主义逐渐上升,旧的感情上的隔阂和新的摩擦、猜忌、怨憎结合一起”,造成斗争越演越烈,不可收拾的地步,同时,尚先生借用了他人的观点,婉转地批评孙中山本人性格上的偏激和固执,我行我素,使之没有有效地树立起应有的“伟岸形象”,也是出现分裂的原因之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