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母和母亲的故事——2015年母亲节随笔(2)
辛亥革命网 2015-05-18 14:1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在南京进行大屠杀,她携全家老小逃难往重庆投父亲,溯江步行,走了二十多天,行程三千多里。八年抗战期间,她在长江南岸白沙沱安家居住,父亲忙于战时军运薪水有限,全家生计主要靠她做油盐酱醋生意维持,进货身背,非常辛苦,熬过八个年头。她一生苦难颇多,自许“苦人星”,曾说过一些颇有禅意的话,近似谶语。令我终生难忘的是,我十五岁时父亲病逝,靠母亲在码头当搬运工养活家人,有一次从船上落水,身体受伤被工友救护送回。我知后飞奔回家,见她卧床,脱下的衣裤有血,遂哭拜在地说:“妈,我长大了,让我干活养家吧!”她断然拒绝说:“不,你十五岁,正在上学,必须读书!”立命返校,我要把地上的血衣裤洗了再走,她都不准。她事后对我解释,只要我上学长进,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1963年我毕业去外地工作,临别她擦去我脸上泪水,嘱咐别恋家,努力上进,铭记“忠义传家”遗训,还说“看你成人了,我很满足,再活十年八年就够了”,这最后一句竟成谶语,十年后,母亲病逝。临终前她说“自知不起,看着你成人,还有点才能,我心安矣,莫忘忠义传家的祖训。”此话算是临终嘱咐,我终生铭记在心。我从祖母、母亲身上看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们勤劳、朴实、坚强而善良。
我的姑母刘天娇也是这样的女人,她是叔祖父刘之堂女儿,幼年失怙,生活艰难,依靠亲友接济,读过私塾,知书识礼,她身上既有其父侠义、勇敢和坚强不屈的遗风,又有中国妇女勤劳、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美德。她一生做过不少好事,令人难忘的有三件事:一是少女时期带领当地民众迎接北伐军;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带领当地妇女给路过的新四军做饭;三是在苦难的岁月里含辛茹苦培养幼子成人,使其成为人民军队的功臣。
我的堂姐刘淑如,又名刘勤,少年家贫,投笔从戎,在三野战地医院担任护士、助产士、副护士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八一医院总护士长,后来转业到地方任医师,离休后仍然关心医护事业。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战争年代救死扶伤,和平年代悬壶济世,德艺双馨,口碑甚佳。凡是弱小弟妹投奔她,都悉心照料,资助培养成才。我难忘的是,2011年辛亥百年纪念之际,我由西安来南京探望,与她促膝交谈,她一边吸氧,一边讲述双烈故事,看着我头上几缕白发,叹息岁月荏苒,当年襁褓中的幼弟已年过花甲,千叮万嘱将双烈事迹汇编成书。在她身上,多了些新时代女性开通、爽朗的特点。如今,书已写成并出版发行,而她已作古,我参加葬礼时泣不成声。她的晚年生活幸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革命家庭,丈夫是革命军人,子女均事业有成。
还有我的堂嫂张竹兰,大姐刘玉珍、二姐刘淑英,少年时期吃苦耐劳,成家后勤俭持家,抚育子女成人,其子女都很争气,当干部,当工人的都有,勤勤恳恳,得到单位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她们也大力支持我将双烈事迹汇编成书,不顾年老体弱,陪我寻访知情者和查找资料。在她们身上又多了些现代女性乐观、豁达的特点,如早晚锻炼跳舞,她们的晚年生活也是幸福的,因为她们后半生伴随着新中国的进步,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生活、医疗皆有保障。
综上所述,我觉得中国妇女比男人更伟大,她们除了职业工作外,在抚育子女上付出的劳动和心血比男人更多,在各行各业的女性中,她们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温情和善良。如,我上小学时遇到一位姓钱的女教师,她的课讲得好,还很细心,有一次,她背过身在黑板上写字,听见课堂上有一种沙沙声,回头看是我雪天赤脚上学,这时脚冷搓脚,没有批评我,下课时叫我跟她去办公室,我带着惶恐不安的心情跟着去,她叫我坐下等她,一会她从宿舍拿来一双布鞋叫我穿试试,稍大一点,又拿来碎布垫在鞋里叫再试试,刚好,便说穿好走吧,我心中顿时升起一般暖流,想叫她一声“妈”,但叫不出口,便噙着泪水鞠了一躬走了。此事,我终生难忘。在我的人生途中,遇到温情、善良和理性的女士颇多。2012年夏天,我到合肥安徽省民政厅优抚科咨询申烈问题,周龙艳女士热情接待,看过我的申烈材料后,详细说明申烈程序,拿出范本让我看,交待具体事项,感激之余,我要送给她刚出版的《辛亥巢湖刘氏双烈》一本书和一份纪念品,她收下书,拒收纪念品,见我有惶恐状,便温和地对我说:“书收下,让我学习了解史实,纪念品不收,这是工作纪律,你不必介意,凡符合政策规定的事,只要材料齐全,该办的一定办,放心吧。”此后,我先后到台北、上海等地查找史料,有幸又遇到这样的女性。台北中国文艺协会孙晓珍女士,热情地帮我联系国史馆和图书馆查找资料,终于查到史料和线索,因查阅工作量很大,一位女士对我说:“你在台北时间有限,有些资料可以复印,有些资料上海图书馆也有,你回去到上海图书馆也可以查到。”并交待重点查民国时期《申报》、《安徽俗话报》。果然,在上海图书馆又查到了一些重要史料,一位女士见我抱着几大本史料去复印显得有些吃力,便推来一辆手推车给我用,我感到很温馨,心想“尽遇到好人,运气真好”。
总之,我觉得中国妇女有勤劳、朴实、坚强而又善良的传统美德,现代妇女更多些开通、爽朗、乐观、豁达、温情和理性的诸多特点。新中国妇女真能顶起“半边天”,凡是男人能做的事,妇女都能做好,特别是文化、教育、医疗、民政和救助帮困等类亲民“窗口”岗位,更适合女性担当,她们会做得更好。在母亲节之际,随笔写来,表达赤子感恩之心。感谢天下所有的母亲,是您们给国家、民族、社会和家庭增加了阳光和和灿烂,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希望……祝愿母亲们健康、幸福!母亲万岁!
注:刘平贵,安徽巢湖人,辛亥革命后裔,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陕西辛亥后裔联谊会副会长、西安巢湖商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