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母和母亲的故事——2015年母亲节随笔

辛亥革命网 2015-05-18 14:1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中国妇女有勤劳、朴实、坚强和善良的传统美德,现代妇女更多些开通、爽朗、乐观、豁达、温情和理性的诸多特点。在母亲节之际,随笔写来,表达感恩之情。

  我的祖父刘之良是辛亥革命烈士,他先后有两位贤妻。原配夫人陈氏,名不详,巢县人,知书识礼,与祖父相敬如宾,但体弱多病,婚后多年没有生育,她遵循古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伦理,曾多次规劝祖父纳妾,并介绍了一位比她小几岁的女友许氏,许氏深知祖父为人忠厚仁义,愿意当妾,祖父不允。无奈之下,她在病重临危之际写下“望夫保重,善待小妹,死而无愦”遗书,遂吞金而亡。一年后,许氏才嫁过来,成为继弦夫人。许氏粗通文墨,勤劳扑实,纺纱织布,洗衣做饭,操理家务,且十分孝敬公婆,善待友邻和族中弱小,甚得全家欢心。

  儿时,常听母亲说祖母许氏贤惠、能干,为人处事大方得体。如,早年祖父远在外地任职,祖母在家中操持家务,办理祖父交待之事也极为妥当。后来祖父辞官回乡办学堂,兼作党人联络机关,来往朋友客人较多,她都热情接待。有一次秋瑾来巢募集办学堂资金住家中,与祖母谈心叙家常,谈及抛家别子在外奔波,并声明与夫脱离关系是为了不连累家庭,说到伤心处落泪,祖母也陪着落泪。1907年秋瑾遇害,祖母叹息不己。多年后,祖母在家人面前提起秋瑾时还说过:“侠女也有柔情,外面传闻秋瑾不顾家和孩子,此话不实。”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祖父、叔祖父受柏文蔚、龚振鹏指派在巢县成立党人机关,筹办军火资金,非常繁忙,有时来家吃饭人多,祖母尽其所有,热情服务,从无怨言。1914年夏,反动军阀县长王锡山以追捕逃犯为名,带兵入宅搜查,其时祖父、叔祖父正在书房与骨干人员开会,祖母在门外挡住兵丁,大声呵斥:“这里是民宅,书香人家,你们来干什么?”用意是给室内人员报信准备。终因敌众我寡,拚搏一阵后八人被捕,数人从侧门走出,那个假装“逃犯”的人走到小院花台边用手指着说;“东西都埋在这里,”兵丁从花台中挖出弹药、徽章等物。原来那“逃犯”是探访局的奸细。随后,祖父等人被押解到省城安庆严审。祖母打点行装跟着到了安庆设法营救。时任安徽督军倪嗣冲是袁世凯亲信走狗,邀功图宠,按军法以“乱党罪”动用酷刑拷打,用烧红的铗链、铁鞋烙烫,折磨得祖父、叔祖父双腿露骨,惨不忍睹,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愤怒斥问:“依民国约法,反独裁,求民主,何罪之有?”倪嗣冲大怒,亲批斩决。反动军阀政府不准亲属探监,行刑那一天,刑场戒备森严,天空阴云密布,祖父、叔祖父人已不能行走,抬进刑场后盘腿而坐,兵丁只准祖母一人近前送别。祖母爬行到祖父面前跪别,伏地恸哭。祖父嘱曰:“今永别,你要珍重,抚儿成人,忠义传家。”叔祖父曰“谢嫂子,你珍重,弟陪兄去矣,来生还要做刘家好儿男。”刽子手见状心生恻隐,遂刀下留情,祖父头落祖母双手提起的衣襟中,叔祖父头落祖母铺下的白布上,未染尘土。祖母收殓时见祖父血衣有“忠义传家”血书,遂收藏。随即擦去泪水,领着家人护送灵柩到迎江寺暂厝,在场众人赞曰:“真是巾帼人物!”

  刘氏兄弟殉难,巢县爆发声势浩大的学潮运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愤怒抗议反动官府残杀忠良,有时人作《哀南巢》文贴遍大街小巷,其中有“三木频加,惨痛刘郎之血”等语。不久,军阀县长王锡山离任去东门外码头乘船,数百民众聚集码头烧纸钱、抛秽物,祖母挡道拦住王的官轿,扯开轿帘,将备好的一团血衣抛出,击中王头部,成为轰动一时的“许氏血衣击敌,替夫报仇雪恨”新闻故事。

  祖母“血衣击敌”后,立即返家,在灵堂焚纸上香,领幼子哭祭亡夫,祖母说:“夫啊,今仇人离任回籍,亲友相帮,我用血衣击打贼头,本想拼死,怜儿幼小,需我扶养。今日且泄恨,扶儿成人后,誓死报仇。”哭拜而别,携五岁幼子奔南山密林中躲藏,夜深寂静,饥寒难忍,烧火取暖,母子相依,十分凄苦。天明后得寺庙僧尼救济,在寺内暂住,白天焚香拜佛,夜晚怀抱幼子灯下观书诵经,打算出家为尼,住持和尚开导相劝:“家有深仇,尘缘未了,不宜出家,善抚幼子,有光复门庭之望,勿生杂念。本寺怜你,送你银钱,速去北乡暂避一年,以后就无妨了。”祖母省悟,高僧言北乡莫不是夏阁张家,想起亡夫说过,夏阁张家乃通家世交,有急难可投靠。遂装妆成老妇模样携子往北乡走去,说来也巧,夏阁张家也寻访多日,派专人在南北路必经之处天河浮桥守候,见到后雇车漏夜赶夏阁,张家算是大户人家,打点地面照应,无人干扰,母子在此安身。时至1916年3月,袁世凯称帝失败,北洋政府废除帝制,祖母携子回家,家中财物已被官府兵丁洗劫一空,靠做鞋维持生计,艰难度日。1927年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巢县地方政府每年发500斤抚恤米,至1937年日军侵占巢县为止。日军快到时,祖母随着母亲,带着两幼女大逃难,投奔驻防在重庆的父亲,千里迢迢,风餐露宿,吃尽辛苦,她那一双小脚尽是血泡。祖母于1946年病世,其时我刚满周岁,在弥留之际叫把襁褓中的我抱去让她看,见我欢笑,她也带笑逝去,终年58岁。

  以上所述,是母亲告诉我的,至今难忘。每当我想起祖母病逝前的最后一笑,心中总有伤怀之感和酸楚之味。祖母啊,祖母,你含辛茹苦的一生,浸透了人间的伤痛、不幸……何曾有过快乐、欢笑?你刚烈、勤劳和饱经风霜的形象常在我梦中萦绕。

  与祖母一样,母亲也是含辛茹苦的一生。家母李荣芝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小刚烈,绝食五天抗争放了缠脚。她嫁到刘门,父亲在外,她与祖母全靠做鞋维持生计,一双鞋从纳底上绑到做成要耗工半天,日夜不停只能做两双鞋,卖了仅能买来一升多米,日子过得很艰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