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武昌起义元勋居正先生(2)

辛亥革命网 2011-01-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寿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领袖之一的居正,是辛亥武昌起义元勋,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左膀右臂,他领导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推动了全国革命,

  孰料,武汉方面还未等到居正一行回来,因为两件意外的事起义提前爆发了。一是南湖炮营革命党人为退伍士兵饯行,群英集会,笑声达外,队官进入干涉,与队官冲突,队官派马队来镇压,革命党人欲动手,后刘复基等人做工作才未动。但已引起对方怀疑;二是孙武在汉口装置炸弹,因吸烟发生爆炸,俄国巡警发觉,搜走了革命党人名册、印信和炸弹,总督瑞徵得报,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三烈士的牺牲,武汉革命党人悲愤至极。湖北革命已处于了一种要么爆发、要么坐以待毙的两种选择之中。二十九标蔡济民、吴醒汉等革命党人决定10月10日夜第一次集合点名时,比原计划提前在营房发难。工程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方兴等坚决拥护。是夜,按计划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并由哨官吴兆麟率领,占领了楚望台。当时由于瑞澂下令收藏弹药,熊秉坤等还仅只有子弹二十颗。就是这二十颗子弹,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壮丽的篇章。随后,武昌陆军测绘学堂和南湖炮营闻声响应,并置炮于蛇山轰击督署,瑞澂逃之夭夭。四十二标接着光复汉口,凌晨又攻下汉阳。并在武昌成立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在汉口设军政分府,詹大悲为负责人。闻名全国的武昌起义取得了初步胜利。居正在返鄂船中听到消息后,激动不已,以急迫的心情抵达了汉口。武汉革命党人闻讯,齐集码头迎接。当天晚上,又在农务学堂召开欢迎居正大会,听居正作革命形势报告,革命党人倍受鼓舞,斗志旺盛。居正于当天深夜又在军政府,就起义后敦促各省响应,抵抗清廷反扑等内外大势和长短计划,认真筹谋,研究了一夜。

  10月15日接到报告说,清廷已派大臣荫昌镇压武昌起义,率军已到武胜关,龟缩在汉口刘家庙的清军残部张彪,也开始进攻大智门一带的革命军阵地。这时,隐藏在革命阵营内的张景良也要挟黎元洪。黎元洪本身就是一个被革命士兵被迫推出来的领导者,立场摇摆未定,但表面上还要称与革命共存亡。处在襁褓之中的武昌革命政权,形势严峻,军官中“时有弃械而逃者”。居正召集革命党人开会,倡议要黎元洪公开搞誓师活动,并获一致通过。其目的在于:1.断黎动摇后路,稳定持观望人的思想;2.鼓舞士气,同力抗清;3.加强统一指挥权威。10月16日早晨,阅马场中央祭台高筑,四周剑戟林立,黎元洪着军常服在黄帝神主位前宣读祭文,并宣誓:“务必歼除满酋,恢复神州为目的。”居正带领各军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四万万同胞万岁!”“黎都督万岁!”,黎元洪大受感动。并遣兵渡江向汉口大智门张彪反击,革命军大胜。

  然而,清兵力量继续加强,敌我力量悬殊,汉口保卫战打得十分激烈。革命紧急关头,黄兴从广东来到武汉,立即在汉口满春花园设立司令部组织反攻,亲自督率革命军凭借工事阻击清军。清军冯国璋部放火焚烧繁华的汉口街道,革命军在烈火中浴血奋战,直到11月2日下午,敌众我寡汉口失守。革命检讨汉口失利原因有两条:一是增援武汉的革命军未赶到,力量悬殊;第二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军政府未完全授予黄兴的统领指挥权,名不正言不顺,一部分军官不服从命令。如一次黄兴命令一名标统率部增援,该统领迟迟不动,黄兴无权处理,最后还是由黎元洪下令惩罚。黄兴能够指挥多天巷战,完全靠他个人声望。作为革命党领袖的居正,果断地向黎元洪提出,授予黄兴完全指挥权。要在公开场合下授黄兴委任状、印信和令箭。11月3日黎元洪接受革命党人的意见,在阅马场公开拜将。拜将台设在广场中央,台上放一白布复盖的桌子都督府部长将官位列两旁,营以上军官等候检阅。黎元洪与黄兴并辔骑马而来黎庄重授黄委任状、印信和令箭,并宣布“各军将领绝对服从。”革命军军令统一,士气大振,革命党人稳稳掌握了军事领导权。居正论述此事说:“余感到历史上所谓韩信拜将,一军皆惊,今复见之,亦革命军中大快事也。”此后在汉阳守卫战中,黄兴指挥的革命军,愈战愈勇,屡战屡胜。但最后还因清兵愈来愈多,力量对比太为悬殊,为避免更大的牺牲,放弃了汉阳的防守。

  然居正在汉口、汉阳保卫战中,亲临前线督军负重伤之事,在民国记事中一直被传为美谈。1981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辛亥革命老人回忆录《绩熙自述》,记述当时的情景说:“余以居君文弱书生,亦勇于赴敌若此,我辈军人更当力进。”描述了革命领袖的风范作用。

  当革命堡垒只剩下武昌城的时候,极需全国的响应和支持。在这个关键时刻,居正作为孙中山先生身边的同盟会中坚,回鄂主持湖北的起义的领导者,对外省革命运动的感召力和联络各省革命的作用,是想象而知的。居正通过派员和电报联络,全国各地革命党纷纷呼应,揭竿而起,反清共和,声援和派兵支持武昌。他的东京同盟会盟友焦达峰10月22日晨在湖南发动起义,分两路进攻长沙,成立湖南军政府;九江革命党人23日起义,马毓宝成立了九江军政府。随后,全国各地普遍起义,成立军政府。陈其美任上海沪军都督;汤寿潜任浙江都督;林述庆任镇江都督;张骞任苏州都督;接着又光复南京。其他各地的革命党人,如重庆张烈武、夏之时,陕西的张凤翔,山西的温寿泉、孔庚、王用宾,广东的朱执信、胡汉民,福建的许崇智,云南的黄子和等,也均起义成功。“振臂一呼,群众响应,清之将吏,不战而奔。”各地起义的胜利,给了武昌革命党人极大的鼓舞,坚定了固守武昌的决心。同时,居正还联络了革命党人沈秉坤率广西军、李烈均率江西军、王隆中率湖南军,云集武昌,武昌划江固守成攻。取得胜利的各地革命党人,纷赴南京,选举和参加了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大典,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建立了全国共和。居正作为首义地区的代表,起了非常的作用。

  但是,已窃取了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职务的袁世凯,这个历史上遗臭万年的阴谋家,跳了出来。他一方面出兵疯狂镇压革命,另一方面他又要挟清廷退位,派唐绍仪与南京议和,要孙中山先生让出临时大总统职务,立他为中华民国总统,赞成共和。孙中山先生为不使共和解体,和没有识穿这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的面目,同意议和,袁世凯阴谋得逞,革命果实被袁世凯夺取。不久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废除共和,倒行逆施,孙中山先生决定武力反袁,发动二次革命。居正唯孙中山先生之命是从,担任吴淞要塞司令,痛击北洋舰队;协助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华革命党和中华革命军,并任东北军总司令,攻占潍县,威胁北京、天津,始终是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讨伐声中暴然死去,张勋的命运也是如此,一切开历史倒车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虽然辛亥革命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且后来又被蒋介石的独裁所代替,但它播下的民主革命的种子,为民主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的伟大革命理想,永远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变成了1921年嘉兴南湖船上的星火,变成了1949年中华大地上的灿烂阳光,变成了1978年的春风吹大地,变成了新中国的小康。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民主革命家,为中国打开进步大门的历史功绩,是彪炳千秋的。居正先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业绩是辛亥业绩的重要组成部份,他领导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推动了全国革命,我们应该缅怀纪念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