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武昌起义元勋居正先生

辛亥革命网 2011-01-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寿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领袖之一的居正,是辛亥武昌起义元勋,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左膀右臂,他领导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推动了全国革命,
 

  发生在上世纪影响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三大历史事件之一的辛亥革命,今年就是100周年纪念了,全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次民主革命在中国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巨大贡献,也永远不会忘记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领袖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的英勇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这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认为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产生了重要启示。它提出的振兴中华,建设民主富强新中国的目标,我们仍然作为最伟大的事业在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领袖之一的居正,是辛亥武昌起义元勋,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左膀右臂,而且在黄兴、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领袖人物英年早逝的时候,在领导中枢中担负了更为重要的担子,辅佐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开展护法运动,反袁倒袁,为维护共和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他1876年出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幼时名之骏,后号觉生。1902年报考武昌学堂,结识了进步青年石瑛、田桐、陈肇一。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时值孙中山先生由欧洲到日本组建革命政党——同盟会,即入盟。与黄、宋、谭、陈左右于孙中山先生身边,成为得力助手和领导人。1907年到1908年,受孙中山先生嘱托,在新加坡和仰光办《中兴日报》和《光华日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同康、梁保皇党斗争,发展革命组织。1910年前后,居正重视长江流域革命,担任中部同盟会湖北负责人,运动湖北起义。

  1911年初,他首先在家乡武穴市发展了同盟会会员60余人。他来到武汉后,快速集合了在武汉的革命党人杨时杰、刘公、孙武、刘复基、蒋翊武、邓玉麟、杨玉如等,将自己所在的“共进会”与另一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合并组成了“中部同盟会湖北分会”,统一了同盟会对湖北革命的领导。他根据刘绍襄转达黄兴的“请速发动湖北起义,响应即将发起的广州起义”的希望和要求,部署了湖北起义的发动工作。为此,居正亲手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巧用经费办大事,设立据点供联络

  他利用谭人凤来汉转交黄兴募集的600元钱,在武昌胭脂巷租了房子,作为在武昌开会和活动的地点;在汉口法租界长清里租房,设立了湖北革命党总机关;在武昌黄土坡开办了“同兴酒店”,效法“梁山朱贵酒家”。不少人在酒酣耳热之时,议论时政。革命党人趁机宣传反清思想,利用同兴酒店吸收了不少同志。居正在评价黄土坡同兴酒店的作用时说:“有识之士皆知清运将终,多有怀革命之志。”

  二、串连新军建队伍,《大江报》送进军营

  湖北新军是一支近代军队,招收士兵必须识字。由于士兵有文化,较易接受革命思想,所以居正非常重视詹大悲任主笔的《大江报》对新军的宣传。他亲自撰稿,出版后由专人秘密送到军营,供士兵阅读。由于新军士兵接受新思想较快,居正利用“文学社”在新军中发展会员。采取了“招营主义”方针,在新军中“除满人官长外”,全体运动加入。著名学者熊十力在记述此举对武昌起义贡献时说:“今之谈辛亥事者,只视为兵变与瑞澂无能所致,则非独昧于事实,而适见其心倏忽而无诚矣。及觉生回鄂,与武昌各团体联络……遂使全军皆为革命党……。夫鄂军全体皆成革命党,人人置生死于度外,此段雄壮之气,如何可当。”“昔者章太炎先生每遇鄂中旧人,无论其有无名位,必咨嗟太息而慰安之曰:辛亥之事,不忍忘也。呜呼,此真仁人之用心哉。”

  三、一触即发巧安排,运筹帷幄布迷阵

  革命党人运动湖北新军成功,湖北新军整标整协已都为革命党所掌握。为了在发难之前不被清廷识破,居正组织革命党做了大量蒙蔽清廷的工作:是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崛起,各地纷纷响应,全国民情激越。特别是湖南动作对湖北影响很大,“许多革命同志摩拳擦掌,按捺不住欲响应。”居正奔走三镇“说服革命同志”不暴露力量。清廷被武汉局势所迷惑,以为武汉地区无事,抽调湖北军队对付四川风潮,使敌人没有嗅出湖北革命党人的计划和力量。还有迷惑清廷一事是,抽调湖北军队到四川恰恰是革命党人最多的新军三十二标。当时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之间杀掉大臣端方起事,“居正闻之,乃力加劝阻”(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居正在《辛亥扎记》也对此事这样记载道;“继有告余者,余乃力加阻止,告以革命策略。”(《居正文集》第35页)。确保了革命力量的隐蔽。

  居正在选择起义最佳时机,同时,抓紧了确保起事成功的各项准备,除组织力量外,还急需经费安排三件事情:1.开“旅社”作为集合点;2.购买制造武器原料;3.购置手枪。恰巧当时有一革命党人刘仲文,带有5000元钱受父之命上京应试,居正通过彭楚藩,用计在雄楚楼使该同志将钱全部捐出。居正随即办成了上面三件事。在武昌城内准备了七个集合点;在汉口租了六处房子制造爆炸物品和制造旗帜文告;派人赴上海购置枪支弹药。武汉已经成为了一支一触可发的上弦之箭。在武汉山雨欲来的前夕,传来了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这使居正考虑更深的问题:湖北的起事必须全国一盘棋,作为全国革命的开局,必须置于孙中山先生整个革命谋划之中,希望革命领袖来主持;必须得到全国革命党人的响应和支持,否则清廷各地的爪牙会毫无牵制地向九省通衢的武汉赴来。孙中山先生当时还在海外筹款,国内只有黄兴、宋教仁等人。黄兴收到居正湖北情况报告后,回电表示“不日到汉”。于是,9月17日居正就带了杨玉如赴沪,通过陈其美找到了宋教仁,并在陈其美家召开了上海革命党会议,决定在武汉起事后,上海、南京一起发动,还决定购枪械交居正、谭人凤带回武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