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3)(2)

辛亥革命网 2011-04-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陶成章早听人说,逢樵为人热情奔放,又谙熟山乡的风土地理,听他刚才一席话,果然如此。他正考虑怎么打开话题,跟逢樵敞怀细谈。,浙江潮

  逢樵抬头一看,熊熊火堆边,两名勇士各持一柄钢叉,往火堆上不断地戳着。这时,他不知从哪里突然涌出一股力量,迎着火堆,迎着烧红的钢叉,倏地飞奔过去,往上猛地一纵,身子已从火堆上一闪而过。当他轻轻落地时,面前早已伸过来有力的大手,热情地一把将他扶住。“大哥!”一声熟悉而热切的呼唤传到耳边,原来他早已投入了堂弟嘉益阔大的胸怀里。一对堂兄弟,在会党的义旗下紧紧拥抱,两人的脸上都挂着激动的泪花。

  大师兄吕嘉益迎着一个个飞过火堆的弟兄,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将他们一个个紧紧拥抱。十几个人刚飞过火堆,香案摆出来了。案桌两边,是两支比手臂还粗的蹲地香。这是从好溪边的应庄村定做的特大的香,香心是用柏木做的,只要一点燃,袅袅腾腾的烟霭中透出一股异样的香气,顺风时几里内都能闻到。香案桌的中央,放置着一大缸酒。阵阵馨香随着蒸腾的热气,从缸里逸出。缸边放着一枚三棱针,由吕逢樵开始,每人在手指上刺出几滴血,滴入琥珀般的老黄酒中。等到最后一位的血滴入,赵舒提来一只五彩斑斓的大公鸡。他右手的宝剑一挥,寒光闪过鸡头落地,如注的鸡血倾入酒缸,一阵搅拌后,由赵卓将鸡血酒,一一盛给各人。大家围成一圈儿,高擎酒碗,然后把头一仰,一饮而尽。

  仪式完毕,大家都感到一阵轻松。逢樵环顾四周,见这一班人,个个英气勃勃,意气昂扬,心底的热血不觉朝脸上直涌。他走到嘉益身边,对他说:“嘉益,今天会里又添一班弟兄,是一件大喜事。为了助兴,让我请客吧!”

  逢樵掏出十块白洋,托付一位去办。大家见逢樵如此慷慨,也纷纷要掏钱,逢樵忙止住大家说:“日后,咱们都是龙华会的弟兄,自然该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过,今天我已经掏了,大家就别破费啦!等以后相聚,各人再量力而行!”

  有人提议说,逢樵兄常年在杭州、上海跑生意,请他讲讲外边世界的见闻吧!逢樵也说:“对,我们括苍深山,地方冷僻,是该听点儿外洋的新闻。”

  他嘴上这么讲,一双眼睛却骨碌碌地寻找一个人。他找谁呢?终于,他走到香案桌边,拉出了一位年轻小伙子赵舒来,说:“这位小兄弟刚从日本回来,他是真正跑了外洋的,大家先听听他讲新闻。”

  无数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赵舒身上。大家见他身材不怎么高大,身子骨倒十分扎壮。粗黑的眉毛下,一双沉思的眼睛闪烁着灼灼光芒。他说:“我到日本不久,就听说有一位湖南人,正在各处联络人手,准备回国成立一支拒俄义勇队。我想,拒俄也好,抗日也好,只要敢轮起刀枪干,都是热血好男儿。我正想寻找这个湖南人,也去参加。忽然家中打来急电,我只得回来了。路过上海,正好《苏报》的案子发了。哟,那个四川的小伙子真有几下子,他和我同庚,也是十九岁,却写了书出版了。《苏报》案,就是为的介绍这本书!啧啧,真了不起!”

  “就是邹容写的叫《革命军》的小册子吗?”逢樵忍不住发问。

  “对,对!我在上海逗留了三天,总想弄它一本看看。”赵舒惋惜地摇了摇头。“可是难呢!人们议论说,那书是会飞的。书的花边上,印了无数只大鹏。大鹏展翅,还不飞啦!”

  大家听了,不觉全笑了。赵卓到底比小叔子年长几岁,他补充说:“这是反满鞑子的书,朝廷能让你好好儿发行?听说全是秘密传送的。总有一天,我们要弄它一本读读。”

  吃了肉丝面,雄鸡已经啼晓。嘉益留下逢樵及赵舒、赵卓叔侄俩。嘉益早已脱去紫色披风,除去了头上绣着金龙的红头巾。他让三人在里边一个房间坐下,神色庄重地对大家说:“留下你们,有一件事情,要跟你们商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