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3)

辛亥革命网 2011-04-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陶成章早听人说,逢樵为人热情奔放,又谙熟山乡的风土地理,听他刚才一席话,果然如此。他正考虑怎么打开话题,跟逢樵敞怀细谈。,浙江潮
 

  投会党拜香堂歃血盟誓  识焕卿掏心腹共捣黄龙

  吕逢樵回眸一望,见是赵舒、赵卓叔侄俩,就对紧跟身后的发松说:“看来你这四只眼睛还不如我两只眼的,这‘俩赵’的声气你也没听出?”

  “都说赵舒到日本留学去了,谁料到会是他呢?”发松并没怨艾那双整日对着账簿而变得有些昏花的眼睛。

  “秉和,有什么急事?”赵卓比逢樵小两岁,逢樵喜欢称他的乳名。

  “你说吧,大师兄是吩咐你的!”赵卓笑笑,推了一下身旁比他小六岁的小叔子赵舒。赵舒伸了伸舌头,把嘴唇舔了一圈,才煞有介事地说:“明晚拜香堂啦,大师兄请你快点儿回去,有事情商量!”逢樵知道,大师兄指的是吕嘉益,是为一批人参加龙华会的事。

  壶镇东边,走出上街,是一片古树参天浓阴匝地的坟园。坟冢累累,碧草萧萧。紧靠坟园边,是一座屋宇高敞的吕氏宗祠。黝黑的瓦楞上,长着一层青青的苔藓。耸翘的屋檐头,蛰伏着两条曲曲黄龙。这时已是夜里,平敞的中厅,四个圆圆的大柱旁边,早已燃起四支小臂般粗的大红蜡烛。艳艳红光,把汇集在厅堂里的十多张头脸,照得像涂了绯红的油彩。厅堂里气氛庄严肃穆,连天际默默无言的星星,也小心地眨着一双双小眼睛。

  大师兄吕嘉益在一张太师椅上坐着。他头上披着绣了金龙的红头巾,身上穿着缀满排扣的墨黑紧身短衣,外边罩了件紫色的大披风。逢樵一眼望去,感到今天夜里,他的这位堂兄弟,的确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威势。以前,他总认为:这位堂弟喜欢打打闹闹、冲冲杀杀。想不到几年来,他竟先走了一步,拉起了这一大号子人手。本来,逢樵只想做一个老老实实的生意人,想不到在外面跑了几年,他的思想渐渐地变了,他愈来愈瞧不起那批狐假虎威的满鞑子。在杭州的时候,他听人说起,许多留日的学生,组织了好些秘密社团,暗暗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不是吗?邹容写了一本《革命军》,清政府为什么竟如临大敌如此恐怖呢?看来,这满鞑子的天下已经到了该塌的时节了!要干点儿事业,得有人马,这样,他才想起堂弟吕嘉益承头拉扯起来的龙华会。昨天,溪圩村周华昌兄的一席话,更使吕逢樵茅塞顿开。浙江的秘密会党,盘根错节,基础深厚,大有一呼百应的声势,多么令人振奋啊!所以,他觉得投奔会党,是投身反清事业的第一步。

  仪式前,早已加入龙华会的赵卓,向大家宣布了入会的仪式。仪式开始了,吕嘉益端坐的太师椅上,一堆松明被点燃了,熊熊火苗呼呼往上窜。隔着火堆,两人架着两把亮闪闪的钢刀。钢刀打叉高过头顶,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吕逢樵是今夜第一个宣誓的人。他刚在火堆前站定,两把寒光闪闪的钢刀忽地压下来了。正好架在他的头颈上。吕逢樵镇定自若地把头颅一昂,双眉一抖,雪亮的眼睛内,两缕热切的光芒,直投向前面端坐的吕嘉益。耳畔响起主持人低沉而有力的询问:“你来干什么?”

  “赶走满鞑子,恢复大中华!”逢樵按照拟好的条令回答。

  “你忠心不忠心?”又是一声凌厉的质问。

  “忠心!”逢樵的回答,像嘣出枪膛的子弹,在空中呼呼作响。

  “你若不忠,怎么处置你?”问声一句紧逼一句。

  “沉潭长澜湖,倒悬赤岩山!”——长澜是壶镇附近的一个村子,村边有一口极大的湖,就叫长澜湖,据说深不见底。

  逢樵宣誓罢,接着是赵舒,还有东山的陈火龙、西山沿的柳云驹等。十几个人宣誓已毕,刚站到一边,大厅中间已经横摊开一幅素练。素练上“反清复明”四个血红大字,赫然在目。六尺多长的素练,由两人紧紧拉扯着,离地半人多。刚才宣誓的十几个人,在吕逢樵的率领下,一个个俯身躬腰,从血红大字下鱼贯穿过。等大家全穿过了,只听“啪”地一声,如水波浪般飘忽了一下的素练,已揉成一团,攥在一个人的手里了。逢樵想不到龙华会里的人有这等本事,正惊疑间,司仪赵卓低沉有力的声音又响起来:“下面是最后一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