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和:“三·二九”广州起义——广州近现代史
辛亥革命网 2011-03-28 00: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林元和 查看:
——纪念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越秀山下,黄花岗上,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的英烈们已长眠百年。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今天,后人们为他们焚香祷告,洒酒祭奠,缅怀着他们推翻帝制的民主理想,复兴中华的民族气节,投身革命的英雄情怀,慷慨赴死的大义凛然,缅怀着无数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建立的不朽功勋。英灵虽逝,英魂永在,他们的革命精神浩气长存。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发生在一百年前的1911年(旧历辛亥年)。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们为推翻帝制、恢复中华而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的延续,它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它和当年接下来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一起,形成了辛亥年的革命风暴,最终以10月10日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为标志,使得清王朝土崩瓦解,终结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翻开了历史新的篇章。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总结百年历史时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之一。这三次巨变是: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毛泽东主席在研究党史时也说过,研究党史首先从辛亥革命开始,否则就不能全面了解中国革命发展过程。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的历史意义有多厚重!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辛亥英烈的英雄群像;黄花岗烈士陵园里,埋葬着七十二位辛亥英烈的忠骨。在纪念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一百周年的时刻,让我们略加追溯,重现他们慷慨举义的壮烈画面。
一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组织了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组织发动了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但都失败了。1909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同盟会的许多成员产生了悲观情绪。“举目前途,众有忧色,询及将来计划,莫不唏嘘太息,相视无言”。有鉴于此,当时在美国活动的孙中山于1910年3月向黄兴提出了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的建议。这次起义是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
据史料记载,1910年11月,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召集秘密会议,参加者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人(后增至800人)组成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最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
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他们在香港建立了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下设多个部门具体领导这次起义,并陆续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他们还在南洋、美洲华侨中开展了筹款购械的工作。统筹部成立后,派人进入广州开始活动。1911年4月8日,省城内外及各省革命力量大体联络就绪,统筹部在香港举行会议,预定4月13日在广州起义,分兵十路袭取广州城。但是,就在统筹部开会这天,发生了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事件,广州戒严,清军大批巡防军开进广州,储备军火的单位也被破坏。而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起义日期不得不推迟。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因为内奸告密,清政府加紧了对革命党人的搜查,起义部署被打乱。黄兴临时将原定十路进兵的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参加起义的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临战前,黄兴写了《致南洋同志书》,表示“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林觉民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方洞声在给父亲的绝笔书中写道:“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都久矣。”“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表示“虽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这些信表达了革命党人勇于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1911年4月27日(旧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敢死队员)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两广总督署。督署卫兵抵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歧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好碰上水师提督的亲兵大队,双方交战,林文昕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刘元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黄兴右手受伤,断了两指,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