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成败新论(3)
辛亥革命网 2011-03-24 00:00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作者:李重华 查看:
(三)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更大、更艰巨,更不可能一举成功 以中、英、法三国相比,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就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却既要打倒封建主义,也要打倒帝国主义。而且,由于中国封建统治的根深蒂固,所以,单是打倒封建主义这一个任务,已足以表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更大、更艰巨。大家知道,只是在百年战争之后,英、法两国才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且,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有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王权的机构。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皇帝的尊严,可谓并时无二”。西欧的封建统治也有一个反动的精神支柱,但是,14 - 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已向封建神学发起了第一次冲锋。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又不仅使“宗教”,而且使“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而作为中国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却从未受到过这样大的冲击。更为糟糕的是,英、法两国的封建主义至少在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基本上都是孤立无援的,而中国的封建主义者却始终有帝国主义作靠山。
以中、美两国来比,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倒是有两个,一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一是推翻黑人奴隶制度。但是,这种数量上的相等决不等于“质量”上的相等。以两国的“反帝”任务而言,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要打倒的就只是一个羽毛尚未完全丰满的资本主义强盗。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所面对的则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强盗。非但如此,这些帝国主义强盗还极力勾结中国的反动派,以为其忠实的走狗。而统治独立前的美国的英国殖民者却没有这样的走狗。至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所要完成的另一大任务——推翻黑人奴隶制度,那就更不能与中国资产价级革命所要完成的另一大任务——推翻封建统治相提并论了。因为这种奴隶制度的根基又比英、法两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还要浅得多,而且仅限于美国南方一隅。更重要的是,虽然这种奴隶制度也是野蛮的,可是,它毕竟与古代的奴隶制还是有着质的区别的,种植园主是资本家兼地主。
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低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混淆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便必然会得出辛亥革命失败的结论;混淆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纵然得出辛亥革命成功的结论,也是不能令人口服心服的。在尽量避免这些缺陷的前提下肯定辛亥革命的成功,丝毫不会遮掩中国共产党所发动和领导的一系列新的革命运动的光辉。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被大大低估了。一次社会革命运动的历史功绩到底是什么,究竟有多大,自然取决于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由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辛亥革命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历史功绩。一是在政治上使“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中世纪的1日制度和维护这个制度的政府”,建立起“伟大的中华民国”:二是在经济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三是在思想文化上改变了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从而改变了,而且是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辛亥革命的巨大的、多方面的历史功绩在大家看来却仅仅只存在于政治上一个方面,即推翻了清朝,赶走了皇帝。而且就这一个方面,正如林伯渠所言,还常被“过低估计”。至于辛亥革命在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历史功绩则干脆被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或遗忘了。但是,如果说辛亥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历史功绩还可以被打折扣,在经济方面的历史功绩还可以被忽视或遗忘,则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历史功绩是绝对不能被忽视或遗忘的。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难转变,而一旦转变,就不再容易回归原位,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历史功绩恰恰似乎还要更大、更显著一些。而既然辛亥革命的巨大的、多方面的历史功绩若被认为只有政治上那么一点,那当然就难得出辛亥革命成功的结论了。
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界限被严重混淆了。如前所述,如同1640 - 1649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等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 - 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不等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 -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不等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样,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有联系,却并不是一回事。可是,大家一方面赞同这样的论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即似乎也承认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有区别的,辛亥革命只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而另一方面又往往借助于其它一些论述,如“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远的如辛亥革命,因为那时还没有无产阶级的自觉的参加,因为那时还没有共产党,所以流产了”。“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等等,来论证辛亥革命的失败,很显然,却又否认了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这样,便把将由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来完成的任务硬要辛亥革命一下子来完成,把将由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其它阶段才能做到的事,才能完成的任务,硬要辛亥革命就做到,就完成。而既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辛亥革命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些,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得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结论。
至于个别学者虽已对辛亥革命“失败论”提出了质疑,但由于也未能把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加以区别,因而,仍无法回答既然辛亥革命已经成功了,那何以在辛亥革命之后还会出现像袁世凯这样的“对议会制度、各省自治,以及言论自由”怀着“强烈敌意”的军阀,以及像国民党政府这样的“实际上只是一种蜕化的资产阶级政权”之类的根本性问题,所以,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在客观、准确地审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以及充分注意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联系与区别的前提下肯定辛亥革命的成功,丝毫不会遮掩中国共产党所发动和领导的一系列新的革命运动的光辉。因为正像我们前面所讨论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虽有联系,却并不是一回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比英、法、美诸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还要大、还要艰巨,所以,仅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开端的辛亥革命,当然只可能完成自己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而却绝对不可能将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下子进行到底。这就决定了在辛亥革命之后,不仅需要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人不下马,马不停踢,继续坚持斗争(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是也),以求把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而且还需要更为先进的革命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在更为先进的革命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发动新的革命,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而事实上,也正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所发动和领导的一系列新的革命运动,最终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胜利的光辉之巅。因此,在肯定辛亥革命的成功与中国共产党所发动和领导的一系列新的革命运动仍然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