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成败新论(2)

辛亥革命网 2011-03-24 00:00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作者:李重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到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长期以来,无论学术,辛亥革命成败新论,

   (三)辛亥革命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自由尽是新风尚。首先,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而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改为脱帽、鞠躬、握手、鼓掌,服饰庞杂至不可名状。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妇女穿耳、傅粉也不再时兴。同时,不仅婚礼不再大操大办,而且丧礼也一扫历来斩衰期功缌麻之制。西餐亦有了吸引力。“从前家中陈设不过榆树器具及磁瓶铜盆,已党十分体面。今上海人红木房间,觉得寻常之极,一定要铁床皮榻电灯风扇,才觉得适意。’过去,达官贵人、士绅富贾多以肩舆代步,而辛亥革命后,肩舆除中国医生及出殡迎娶外,毫无用场。

    辛亥革命以后,旧的社会体制和价值系统开始全面解体。南京临时政府明令废除蛋户、惰户等类人的贱民身分,各种以人道主义、解放人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纷纷成立。不仅“士大夫对于集会大有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之势”,而且乡曲措大,市井鄙夫,或则滥竽工会,或则侧身政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后,妇女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队,…..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不特自古所未见,抑亦环球所罕闻”。过去,统治阶级将社会职业依尊卑贵贱分为“士农工商”。而到了民国,人们却更加重视工商业的作用。传统观念将节俭视为美德,而辛亥革命后,及时行乐,高消费,日渐流行。

    辛亥革命也彻底动摇了封建的道德观念及伦理思想的正统地位。封建道德特别注重男女之防,但辛亥革命后,知耻明礼之学说一扫而空,男女之樊篱亦因之决。儒家的伦理纲常要妇女谨守“三从四德”,而辛亥革命后,内地妇女之向往自由者,往往相率至泸,父母丈夫不能阻。孝道是儒家学说用以维护1日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而到了民国,却出现了孝情“浇漓”的现象。同时,自国体变更,学潮起伏无常。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孙中山曾经回忆道,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可是,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已“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这就毫不奇怪,到了1913年6月,当袁世凯通令学校恢复祀孔时,尽管这还只是帝制复活之先声,可就在通令一发布,即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袁世凯的教育总长命令部员到孔庙去祭祀,至者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还有从旁大声而骂的,顷刻间便草率了事。后来,就在袁世凯虽然已经被迫取消了帝制,并且下令恢复了内阁制的时候,全国人民仍怒不可遏,表示要再接再厉,扑杀此獠,以绝乱种。张勋复辟的消息传出后,来电反对,高可盈尺。于是,张勋的复辟丑剧仅12天即落下帷幕。此后,就再也无人敢问津皇帝的“宝座”了。

    二、“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不等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当然不可能将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下子进行到底,事实上,就连欧美诸国世界上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分步走”才完成的。所以,我们并不能苛求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不等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先,从时限上而言,辛亥革命始于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成立,迄于1912年2月12日清朝灭亡: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成立,迄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其所担负的主要历史使命而言,辛亥革命主要是推翻清朝及其所代表和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初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并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开一条通途,即主要与封建主义作斗争;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除推翻清朝,还要推翻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统治,既要彻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又要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不仅要打倒封建主义,而且要打倒帝国主义。辛亥革命只是一次由资产阶级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所以,其领导者就是资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革命的指导思想就是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资产阶级的本性决定了辛亥革命只能部分地、有限度地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尽管仍然是由资产阶级首先发动和领导的,但革命的领导者却由资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逐渐向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政党过渡,革命的指导思想由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逐渐向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过渡,并由部分地、有限度地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逐步过渡到充分地和最大限度地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因此,辛亥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有一个非资本主义的前途,它通向社会主义。相应地,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以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为基本标志: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则以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基本标志。由此可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项“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它包括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而辛亥革命只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虽不太成熟却又相对独立的重要阶段。而既然辛亥革命只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那它当然不可能将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一下子都完成,从而将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下子进行到底;既然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尽管不太成熟却又相对独立的重要阶段,那么,虽然辛亥革命是不可能将整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一下子都完成,但它却完全有可能完成属于自己这一阶段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把它引向胜利,二者并不矛盾。

    (二)欧美诸国世界上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一举成功的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但是,革命胜利后,工农大众一无所获。这样,“掘地派”和“真正平等派”出现了。然而,他们却遭到了克伦威尔的镇压,共和国徒有虚名,实权都操在以克伦威尔为首的高级军官手中。1653年,克伦威尔索性解散议会,接受“护国主”称号。克伦威尔甚至还想当国王,只是因为军队的坚决反对而放弃。但上议院却恢复了,护国主规定为世袭的。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至此,英国才确立了君立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

    1775年4月,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然而,独立后的美国,却确立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的联合专政。在全国300万人口中,只有12万人有选举权。随着独立后领土的扩张,美国北部和南部两种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61年4月,双方终于发生了战争。1865年4月,战争以南方的失败而告终。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才摧毁了奴隶主的政治势力,消灭了奴隶制度。在此基础上,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4年7月,雅各宾派专政被代表大资产阶级、银行家和新兴有产者利益的“热月党人”所颠覆,革命高潮过去。1799年,在大金融资本家、军火商人的帮助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强迫议会把共和国的一切权力交给以他为首的三个执政官。1804年,拿破仑干脆把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直到10年后波旁王朝复辟为止。1830年7月,法国人民推翻了复辟王朝。但是,政权又落到金融贵族手里。1848年2月,法国人民把国王的“宝座”搬到巴士底狱广场当众烧毁,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宣告诞生。可是,1852年,路易  波拿巴又让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还是普鲁士人于1870年才把拿破仑三世这位法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赶下了台。总之,从1794年到1870年,在短短的76年中,有62年法国人民就不是处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就是处在封建帝国的统治下。而10多年的共和国,正如帕尔默科尔顿所指出的,1792 - 1795年,还是作为“恐怖统治”的“非常共和国”,在1799 - 1804年更是“专制共和国”。

    可见,就是在英、法、美这三国世界上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革命运动之后,革命的任务也同样未能彻底完成,因而也出现过完全类似于(甚至还不如)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革命运动——辛亥革命之后所出现的复辟的情形,不仅出现了像袁世凯这样的“对议会制度、各省自治以及言论自由”怀着“强烈敌意”的军阀,而且也出现了像国民党政府这样的“实际上只是一种蜕化的资产阶级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然而,尽管这样,却并没有人因此把英法美诸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革命运动说成是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还给予了它们很高的评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