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28)(5)

辛亥革命网 2011-06-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光复军的队伍浩浩荡荡过了横跨好溪的同善大桥,穿过水南街。两边围观的群众像暴雨后的一支支山洪,从各个小巷涌流过来,在街道两边筑成

  府衙东院的一间小房子内,被关押的江轶红正垂头丧气地坐着,那条大辫子仍牢牢地垂在脑后。既然他拒绝不剪,就让它先留着,等审判后再剪也不迟。忽然,看押的光复战士把小门打开了,一个留了一绺黑胡子的老人走了进去。江轶红睁开眯着的双眼一看,忽然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老亲翁啊,没想到我轶红会落得这个下场!”来人是军政分府的一位部长,他说:“你何苦呢?为一条辫子自讨苦吃!剪了吧!”江说:“事到如今,剪了也没用了,他们要办我罪,砍我的头啊!”那位部长想了想,说:“破财抵灾,只要你肯花费,我为你说说情去!”江轶红睁着一双亮闪闪的小圆眼说:“要花费多少?”那部长说:“要多少,不是我讲了算数,我只是说让我去试试看!”江轶红叹了一口气:“事到如今,倾家荡产也认了。”

  夜晚,府衙的议事厅内灯火通明。对江轶红的事,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江审问后砍头示众,也长一长光复军和军政分府的威风。另一种意见是:既然有人说情,江轶红也愿意出钱,干脆狠狠罚他一下,既卖个人情,也正好解决我军政分府眼前的经费吃紧。最后,终于作出罚款五万五千银元的决定。江轶红总算保住了小命,但那条蛇一样的粗辫子,再也不长在他头上了。处州街头,很长时间都留下了“一条辫子五万五”的笑话。

  忽一日,逢樵接到省军政府关于招募新军准备北伐的指令。这事由谁负责最妥当呢?逢樵想起了徐琛、醉月,但他们都是文职人员,没带兵经验。逢樵又想到赵舒,赵舒能文能武,可以胜任,但在邻近各县募兵,不能立即撤回。忽然逢樵想起了碧湖的阙麟书。他胸怀大志,文拿得起,武喝得动,他本是丽水、青田双龙会的首领,人缘熟、交游广,派他去丽水、青田、云和招募新兵,最合适不过了。于是,他请来麟书、赵舒、项际黻等人商议如何募兵的事。麟书说:“还是先去碧湖招募吧,那儿我人头熟,情况熟悉。”赵舒也说:“阙兄披荆斩棘在前,我赵某自然紧紧跟随,鼎力相助!”麟书一听,把头一摇说:“元熙,这话你说错了,北伐的兵,将由你带,我是为你先解燃眉之急!怎么反说助我?”赵舒一听不觉愣了一下:“怎么,要我带兵?”逢樵说:“这事我和徐琛、标黻等商议过了,你算一个,还有吕嘉益、项友兰、陆明经,你外边情况熟,省城、上海都有联络,你当然是主要!”麟书一听,质问赵舒:“元熙,这是都督的命令,没错吧!”标黻说:“招募新兵,我也该下去一下!”逢樵说:“有他们俩,你放心好了,这边军政分府里,你的事够你忙的了!”

  时令正值隆冬,又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麟书和赵舒等冒雪去碧湖招兵。首先,他们把处州军政分府招募新兵的文告张贴出去。接着麟书和爹商议,在丽震两等小学的学堂里,召集了原双龙会、光复会人员的动员会。丽震学堂和碧湖广福寺客厅,原是阙麟书和光复会党人鼓动群众剪除发辫、宣传革命的场所。第三天,麟书和赵舒就在广福寺客厅进行招募新兵的登记工作。那天,尽管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来报名的人很踊跃,一下子就登记了二百多人。但登记的人,并不是个个都能入选的。第四天,麟书和赵舒又对他们一个个进行了检测,终于挑选了最精壮的一百五十多名青年入伍。

  麟书和赵舒到青田、云和两县招募新兵,已经是光复第二年也就是中华民国元年的新春了。尽管新年伊始,许多热血青年,一听说是为光复、为北伐去当兵,纷纷走出温暖的家门,到招募新兵登记处报名。不出半个月,麟书和赵舒已经在三个县招募了三四百青年。接着是训练,又是整整半个月。逢樵和麟书把这刚招的新兵分成四个营,由赵舒任第一营管带,吕嘉益、项友兰、陆明经分别任其他三个营管带。

  处州地处浙南,开春了,本该是春阳杲杲春意盎然的时节,但这个春天,天气特别寒冷,许多小麦都冻烂了,刚拔节的麦苗全冻得像热汤淋过似的。农家田户,指望的“四月有麦磨”完全落空了。真料想不到,处州军政分府自己还没多少经济实力,偏偏又遇上个荒年。如何赈济灾民呢?吕逢樵的新政权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那天,财政部长毛养光进来,逢樵叫他坐下。养光问:“都督有什么事吗?”逢樵反问他:“你说咱们当前有什么事急需解决?”养光想了一下,说:“自然是赈救灾民!”逢樵说:“对!咱们想到同一个点子上了。可是,咱们分府里,当前还有多少资金?”养光细细算了一下,说:“分府成立后,从各县筹上来一部分,剪辫中罚款收了一部分,还有其他方面,也有些收入,但不多。”逢樵又问:“支出呢?”养光算了一下,除了办公费用,最大的支出是招募来的新军的开支,包括服装、伙食、枪支装备。逢樵说:“老毛,今天咱们算一下账,是想挤出一部分资金,籴米救济灾民。能挤出一些来吗?”毛养光说:“当然能!”

  几天后,处州城乡的灾民,多多少少都分得了一些接济粮食。给灾民分发粮食自然是好事,但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忌恨。什么人?城里的一些粮商,乡村的一些财主。因为这些赈灾粮食一发放,粮商们囤积居奇的发财梦落空了。乡村财主们放高利贷的机会失去了。于是丽水街上,一时间出现了更多的饥民,他们像潮水似的,涌向军政分府的大门。

  还好,作为参谋官的徐琛,早就料到了这一着,所以给灾民发放粮食,仅仅是一天。从第二天起,就根据申报,作调查后再发放。这赈灾的麻烦年月,尽管艰难,总算过去了。

  忽一日,逢樵接到省军政府命令,要处州府调拨一营兵力,支援北伐。抽调哪一营呢?经商议,决定抽调赵舒的第一营。这第一营大都是丽水碧湖人,许多青年原来都是阙麟书手下的骨干。训练中,纪律也最严明,去省城,又是赵舒最合适。麟书说:“元熙曾参加光复杭州的战斗,有他带兵,我很放心!我也正要上省城,咱们一起动身吧!”

  动身那天,府衙旁边的校场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校场上,第一营的新兵,服装整齐,队列笔直。在赵舒的口令和指挥下,一路战士的动作都十分准确。四周观看的群众,忍不住“啧啧”赞叹,有人说:“到底是军队,进去才半个多月,一盘铁砂就炼成一块钢铁啦!”

  队伍在众目睽睽中,在庄严号声中,终于出发了。逢樵和项标黻等送到城外。临分手,逢樵把一笔款子交给赵舒,嘱他去省城务必购置部分枪械,并要他请求省府拨发部分枪械和款项。逢樵又对同行的麟书说:“购置的枪械,你想法运回丽水,我等着你!”

  逢樵等人刚回到府衙,城内工商界一批人士来到军政分府,说有事要请示都督。逢樵一看,里边有“丽水利用织布公司”的人。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27)

  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29)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