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近代教育(2)

辛亥革命网 2011-08-2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俊领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他的经济思想在当时是比较领先的,但在其所有的政绩中,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其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


  三、 学制改革

  甲午战后,张之洞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担任湖广总督之后,张之洞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新式教育活动使其教育强国的构想在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张之洞为配合振兴实业,在湖北发展实业教育。其中较有成效的是创办了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农业和工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张之洞的经济近代化构想中,农业占有重要地位。为改良湖北农业,张决定创办农务学堂,培养农学方面的人才。1898 年4 月,农务学堂正式成立。张在招生示文中阐明兴办农务学堂,讲求农学的重要性:“富国之本,耕农与工艺并重,近来泰西各国,农务最为兴盛”,“中国地处温带,原隰活衍,甲于环球。及因农学不讲,坐使天然美利,雍阏不彰,此农学不讲之故也。”[3 ] (卷121 P1) 1900 年,学堂设立蚕桑试验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02 年,学堂迁到城北武胜门外扩建,按照计划改制,并派15 人赴日考察农业,归国后大部分被选为学堂教习,充实了学堂的师资力量。农务学堂成为湖北实业教育中卓有成效的一所学堂,毕业后的学员也为湖北农业教育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张之洞在湖北兴办工业,需要较多的工业技术人才,因此他对工业学堂也较重视。他认为:“中国士人囿于传统观念不屑于学习‘工艺’,而一般的工匠又没有文化知识,缺乏具有理科理论知识的人才,因此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探寻其原因;对于引进的机器,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这是中国人才匮乏,工业落后的重要原因。”[4 ] (P205) 所以,要发展新式教育就要有两类人才———工程师和技师,他说:“工有二道:一曰工师,专以讲明机器学、理化学为事,悟新理、变新式,非读书人不能为,所谓智者创物也。一曰匠首,习其器,守其法,心能解,目能明,技能运,所谓巧者述之也。”[5 ] (P137) 基于这一认识, 1898 年春,张之洞创办了湖北工艺学堂,聘日本教习两人,分别讲授理化学和机器学。学堂采取“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又以‘必须亲手操作方能切实通晓’为原则,让学生在教习及技工的指导下,从事实际操作四小时,晚间读中国书籍”[6 ] ( P2 —4) 。1902 年,张将工艺学堂改办于原江汉书院故址,打算办成一所高等学堂。后因调职交于程颂办,使工艺学堂教学取得一定成效,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制造各种实用的新式机器。

  第三,在张之洞的教育近代化构想和实践中,师范教育居于最基础的地位。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发展教育在于普及国民教育,而国民教育的基础又在于普及小学。普及小学则需要大量合格的教员,这是发展小学的先决条件“, 查各国中小学教员都取材于师范学堂,故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至重”。1902 年,除选派两院学生赴日本专学师范外,张之洞又在武昌创办湖北师范学堂,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1903 年,出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又奏请设立三江师范学堂:“选派科举出身的中学教习50 人,讲授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及体操各科。中日教习也相互学习,就可以解决学堂的师资问题。”

  为发展地方初等教育,张又令学务处在武昌设立师范传习所多处,令各届选派举贡生员前来培训,学习教育管理及有关初等小学堂的教学要旨,然后回各属地担任小学教员。

  在张之洞的倡导下,湖北的师范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也初步形成新的教育行政体系,为推动湖北近代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湖北的经济发展造就了大量人才。

  张之洞是湖北教育近代化的奠基人,其伟大的教育思想,为湖北培养了大批人才,使湖北形成了一个知识和价值观念不同于传统文人的新型知识分子群而活跃于清末政治舞台。诚然,其教育理论带有“宣扬忠君,维持清朝统治”的封建色彩,但他能看到西方文化的长处,取之于西方用于中国,亦足见其不凡。在当时的状况下张之洞不可能将西方文化与忠君思想有机结合,体现了他自身教育观的矛盾,但这并不能掩盖张的教育倡导对湖北的作用乃至他对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同华. 张之洞年谱[M] .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2 ]苏云峰. 张之洞与湖北教育改革[M] . 北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
  [3 ]张之洞. 张文襄公全集[M] . 北京:中国书店,1990.
  [4 ]隗瀛涛. 中体西用之梦———张之洞传[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5 ]陈山榜. 张之洞劝学篇评注[M] . 大连:大连出版社,1990.
  [6 ]张之洞. 张文襄公全集:卷121 公牍36[M] .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