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大功绩 明鉴统一大义——纪念辛亥革命一(2)

辛亥革命网 2011-08-24 00:00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宗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重在以史镜鉴现实,照亮未来。正确解读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启示,首先要看比前期前人开拓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缅怀

  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在西式民主之外广泛研究其他新学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1896年旅居伦敦已知马克思。后来称赞《资本论》“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系统之学理”。他自诩为社会主义者。专程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第二国际书记处要求接纳他为党成员。他说明自己的中国社会主义目标和纲领,预言“中国从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工人不必受资本家剥削”。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临别演讲中特别阐述:西方国家“国内贫富悬殊仍极为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现在所谓幸福只是少数几个资本家才能享受”。这是他把“新三民主义”延伸到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他特别把民生主义阐释为社会主义。在《民生主义》第二讲直言:“这个目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到安乐,都不致于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就是要共产。”“这个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治,利益是人民多所共享。”“人民对于国家什么事都可以共,才是真正达到民生主义的目的,这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新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并非全然同一,但确有所接轨。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也趋向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逐渐接轨。孙中山推行“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国民党一大召开。李大钊等中共领导人参与国民党一大。李立三、毛泽东两位中共新锐最引起孙中山和国民党元老注意。孙中山亲自批准毛泽东为章程审查委员。不幸孙中山来不及继续推进,过早逝世。人们对他叮咛的“革命尚未成功”往往不求甚解。 1924年8月,他在《农民大联合》一段话堪称最好注释:“革命党为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奋斗了十三年;民生主义,十三年来总没有理过。说到结果,民族主义只有一半成功,民权主义到今日还觉失败;因为民权、民族两个主义还没有成功,民生主义更没有工夫去做”。他没有完成的,国民党内极右势力以至继任的国民党专权者、统治者,不但没有完成反而倒退。由国共分裂演变到国内战争。政府腐败、民不聊生使得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大败退居台湾。吸取失败教训,才在台湾进行某些民生建设,取得一定成就。民权方面也有所改进和实施。但离孙中山遗愿甚远。

  中共方面,毛泽东等都把新民族主义革命视为“新三民主义”的延续和发展,真正是孙中山要“造成一个真中华民国”的一场大革命。《新民主主义论》把社会主义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新三民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吻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艰难的探索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找到符合中国实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上吸取了“新三民主义”符合国情的因素。总体来说,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际上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实现了“新三民主义”的大部分。民生建设成就更超过孙中山的构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上真正延续和发展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完成并超越了孙中山的遗愿。

  统一振兴,东方圆梦。

  “复兴中华、统一中国”,是孙中山的思想核心,以统一中国、振兴中华达到“大同世界”,先求中国大同,继求世界大同,堪称他的壮丽东方之梦。这正是他与狭隘国家主义和脱离现实的世界主义划清了界线。

  辛亥革命后,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他第一个喊出这个响亮口号,郑重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国家一天不统一,就不能说革命成功。”

  既有现状的针对,更有学说的渊源。针对辛亥革命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混战的现状,而强调统一的重要性。从学说角度来看,与他有关民族主义的深层意义攸关。1924年在《三民主义》中阐述:“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他说,这个说法,在中国适当,在外国便不适当。因为中国自秦汉而后,都是一个民族造成一个国家。民族就是国族。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宣言中指明“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中华民族就是中国的国族。中国的一族一国、一国一族,与外国的一族多国或一国多族全然不同。近代没有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在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有亡国灭种之忧。他始终把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与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作为至高无上的使命。国家统一是其民族主义一个重要纲领。

  海峡两岸由中国内战延伸造成的隔海分离局面,使得中国尚未完全统一。“未统”与“不统”,是全然不同的概念,也是截然相反的理念。“不统”,自设樊笼,拒统抗统。“未统”,创造条件,求统促统。

  中国实现了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团结,振兴中华的东方之梦方能实现。

  (作者为全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会秘书长、美华友好促统会会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