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大功绩 明鉴统一大义——纪念辛亥革命一

辛亥革命网 2011-08-24 00:00 来源:《统一论坛》 作者:宗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重在以史镜鉴现实,照亮未来。正确解读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启示,首先要看比前期前人开拓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缅怀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永世不忘,永远纪念。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重在以史镜鉴现实,照亮未来。周恩来生前曾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样,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愚昧的民族,也不可能推动和平发展,促进和平统一,更不可能振兴中华。关键在于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既要从其前的历史去体悟,也要从其后的历史去正确解读。

  古国夜尽,东方黎明。

  正确解读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启示,首先要看比前期前人开拓了什么?贡献了什么?

  数千年文明古国,苦难中闪耀辉煌,辉煌中凝聚苦难。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打开之后,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辉煌难再,苦难深重。一切关切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志士仁人,都在仰天长问:漫漫黑夜何时尽?

  谁能、怎能驱散黑夜?“洋务运动”能吗?“维新运动”能吗?都不能!“洋务运动”发起者是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当时是颇为了不起的进步。很不幸,不得要领,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去触动固有政治体制,而以封建伦理纲常和传统文化为本,以学习西方科学和技术为用。很快被残酷现实碰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泱泱大国败在岛国日本手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反思:为什么搞洋务、买兵器、练海军这么多年了,还经不起日本人一击?由此省悟,应该弃旧图新,在保存君主制度前提下改革政治,于是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或维新派,推动近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其根本弱点和致命要害是,只要改良,不要革命。戊戌事变失败,证明了此路不通。中国依然长夜漫漫。

  重大历史关头,孙中山先生出现了。他高明在于,明确省悟到唯有革命才能救中国,且以西方为师而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高度清醒意识到“一种道理在外国是适当的,在中国未必适当”。杜绝盲目照搬套用,形成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三民主义”。道路找对了,学说确立了。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1911年农历3月29日广州起义失败后,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

  这场震惊世界的伟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反帝反封建为明确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而且从根本上彻底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民主、进步打开了大门,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辟了光明大道。

  挺立富强,东方崛起。

  黎明后的中国,虽有短暂晨曦,并非旭日照临,仍旧阴霾满天,风雨如磐。帝制复辟,军阀割据,四分五裂,民不聊生。1920年孙中山在《要造成真中华民国》中痛心疾首,“现在的中华民国,只有一块假招牌,以后应再有一番大革命,才能够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从“三民主义”推进到“新三民主义”,就是他谋求新一番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思想大解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1919年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新三民主义”的现实基础。1920年,在《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中,孙中山专门向全党发出号召:“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