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代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7 00:00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袁元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瞭望》新闻周刊就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专访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杨明伟。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

  不仅在思想方面,毛泽东还从人格方面对孙中山进行了高度评价。毛泽东说:“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时,毛泽东也指出要全面评价孙中山,认为:“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也多次指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从孙中山也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合作,没有共产党的帮助,他就不能提出明确的纲领”。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将孙中山与孔夫子并论,可见其对孙中山历史遗产的重视。毛泽东所讲承继孙中山的历史遗产,含义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孙中山未竟的革命事业的承继,也包括对孙中山树立的革命精神的承继,还包括对孙中山革命经验的承继、对孙中山这面旗帜的承继。

  但是,承继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发扬光大,因此,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的讲话中,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列称作“孙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号召“一切国民党员,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爱国同胞,都应接受这个遗产而发扬光大之”。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了比较,分析了其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但是这种三民主义是什么三民主义呢?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了这个思想。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积二十八年的经验,如同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积四十年之经验’一样,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论,即是: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在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

  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毛泽东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等等。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是基于中国革命基本历程的正确反映。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经验与教训,都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孙中山这面旗帜,是由孙中山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和贡献树立起来的,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一面振兴中华的旗帜,在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举起这面旗帜,无论对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所说,“将来我们的力量越大,我们就越要孙中山,就越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