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纪念:老子挨打(5)
辛亥革命网 2012-09-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五)
又过了些年,一个冬日的黄昏,示且忽然风尘扑扑地来到了老聃的家门口,老聃惊喜之余,忙着询问先生的情况。示且哭着告诉老聃,先生和商季都去世了。商季临终前对示且说,务必找到老聃,务必跟着老聃继续学习。将来不论在朝在野、不论经商耕读,一定要循道行事,做一个对黎民百姓有益的人。
老聃和示且流着泪,对着北方叩首发誓,为了百姓为了“道”,也为了先生,他们将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
市语有言,“从小看大”。但也有“异类”。即如这示且,小时筹算何等艰难,如今跟了老聃,钻研《九数》,竟然硕果累累!
老聃看看时机成熟,便郑重地将铜盘传给了示且,并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和疑而未解的地方全都告诉了他。尤其是,老聃向他指出了铜盘上的某些谬误,如对孕妇生男生女的预测,实属荒唐;又,圆周率“周三径一”,在许多实际工程中过于粗约,应该设计更好的算法,求出更精密的圆周率,以适应大匠们的需要。
然后,老聃便一心一意将目光指向了那漆黑浑圆的石球。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老聃苦苦地、苦苦地思索着,天上地下,大小巨细,他从无数具体的物件和事件中抽丝剥茧,穷极精义,看啊,想啊,想啊,看啊……
终于,六十年后,又是一个冬日的中夜,老聃的目光,穿透了那球!
球者,求也。物我合一,浑然天成。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周旋亿端,均衡和谐。乃至玄至妙、至善至美之谓也。
一言以蔽之:“道”之所在,球之所融;球之所融,“道”之所在。
示且劝老聃,您已经老了,快将您的发现写下来,传诸后人。
老聃摇摇头:“‘求’无止境。时不当兮!”
他叹了口气,又自言自语:“悟在己心,何可传也!”
又过了些年,老聃更老了,然而奇怪的是,身体反而变得更健壮了。示且和周围的人无不称奇,以为“真人”在世。
一天,他对示且说,是时候了,他要到西边去了。去干什么?他没说,示且也不问,似乎他们早就商量过,一切都很随意,很自然。
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老聃便骑上了那头青牛,慢慢地向“西边”走去。那模样,就跟平时到邻村会友、饮酒一般,极随意,极自然。
一年多以后,有人从西边回来,说是从函谷关传出的消息,老聃为了过关,拗不过关尹,只好花了两、三个时辰,闭着眼睛摇着头说了一番话,累得关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勉强强地记了下来,这才放过老聃,任他西去,莫知所终……
示且好像早就知道“青牛西去”,必是“莫知所终”。只是老聃究竟留下了什么话,而且居然还让人记了下来,他却不知道,更没想到。
有记性好的说:“我也只记得几句,什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面就记不得了。”
有人接着说:“后面好像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好记!”
又有人大声说:“那是诗!——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