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感怀国魂百秋(5)

辛亥革命网 2012-08-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汉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碧血青史,警笛长呜,善待忠烈,千秋炳昭。忠骨长埋,缅怀既往,朦胧记忆,寃魂何悼?共和共享,先贤先烈,莫须为酬,鬼泣神咒。忠魂烈

  注22: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宣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注23: 半封建、半殖民余殃从此扫平。

  注24:1950至1953年在全国各地实行土地改革。 

  注25: 有土必豪,无绅不劣 - 有些少土地的人被称为土豪,些少生意的人被称为劣绅。秋后算账 - 在北方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天农作物收割后就有经济收入。而在这一年中欠下的债就可以在秋后算清了。此是比喻等待时机进行对土豪、劣绅压迫穷人的报复。

  注26: 五类份子 (地富反坏右) - 要同地主、富农、反动派、坏份子、右派等划分界綫进行批斗,赶尽杀绝,打死不妨。

  注27: 新宠当家 - 当家作主之贫、雇农民(在敝乡,当权新宠是一些无业流民或恶棍),而这些人大多数都只是利用职权,中饱私囊或公报私仇,乱扣帽子,造成寃案烦多。很多无辜被视为人民公敌或被打死或被严防监视,每晚要搜查他们家户口人数,缺一或多一人在此要承受更多无人道之迫害。

  注28: 「三字含冤」指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害岳飞。此是比喻地富反坏众人遭受之厄运。

  注29: 许多国军余部皆被乱扣上反动派或敌务罪名而遭受无穷迫害,甚至株连各亲人朋友。

  注30: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容苟且,寕左勿右是当时共产党之最高指示、政策。

  注31: 私营企业革新改造,改为国家经营由工人监督。

  注32: 从1952至1955年在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中将以前分配给农民之土地收回,归国家农业合作社所有,由党政积极干部控制。粮食分配以累积工分计算,贫、雇、中农同样工作时间每日可得八、九、十积分而地、富、反、坏只可以得到五、六、七分。粮食分配大大不公平。

  注33:三反五反 - 1951至1952年之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五反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注34: 大鸣大放是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发起的第一塲波及社会各阶层大型的“整风反右”政治运动,在「百众争鸣,百花齐放」运动中造成一场「引蛇出洞」之文字狱。曾经被划为右派的有五、六十万人以上。

  注35: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綫,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为大跃进正式制定任务和目标,并提出一九五八年钢铁产量要比一九五七年翻一番,逹到一千零七十万吨;更需要在十五年内超英赶美。并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全面大跃进。

  注36: 大錬钢铁需要建筑髙炉,但因材料匮乏,有些文物被拆,砖磈被用来建筑髙炉。大量滥採矿石,砍伐树木,造成水土失流,影响农耕、食水、生态环境。

  注37: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是当时大跃进口号。

  注38: 人民公社公众食堂大锅饭,放开肚皮任食数月后便要捱饿三年. 根据权威史料,中国有二至三千万人饿死,舆抗日战争死亡人数大致相差不远。每亩田地在那年代最多只可以生产五六百斤粮食,亩产万斤是积极干部在竞赛领功高潮下之浮夸虚报,所谓 “三年天然灾害”,生产收割粮食尚不够捐献公粮,这些积极干部便各户抄家搜粮。

  注39: 天灾藉口 - 政府扬言人民公社饿死了那麽多人是因为三年天然灾害造成。

  注40: 爸妈不爱 - 当时有伦理颠倒“不爱爸妈,只爱国家” 民謡。

  注41: 十室九空亡命外逃 -深圳和邻县有数十万人外逃香港。据説深圳县是十室九空。且约有六、七万中国公民从新疆边境逃亡苏联。

  注42:余亦从1960年起远抛家国,经过多次艰辛冒生命危险终于在1962成玏逃到香港。

  注43:历史尘封幸存批斗 - 国军余部很少曾受善待,多数忍受长期迫害和批斗,最终病老残凋。

  注44: 群妖夺权 - 以江青为首之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夺权,甚至国家主席舆国防部长和文物孔庙也都免不了厄运。文革十年之余祸罄竹难书。

  注45: 文明古国,礼为孝本,道以德宏。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泱泱大国出现四维无廉耻,八德缺忠孝,是谁之过错?

  注46: 为国抗日捐躯之幸存者大多死去,史书很少记载此段残酷迫害忠良悲惨的历史,幸存者也只留下极少记录,他们后代也没有多少记忆。忠骨已长埋,寃魂何处悼?

  注47:涅槃再报 - 据传说鳯凰经厯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达到升华而称为“凤凰涅槃”,此典故寓意是效仿鳯凰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来生再报答先人对家国的无私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